青岛应急局:地震预警系统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
“听民意,解民忧,聚民智,惠民生”,青岛市市应急管理于2020年5月8日 下午,青岛市应急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郭玉贵做客网络问政。就“加强青岛市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有关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网络问政过程中,网友对青岛地震监测能力情况进行提问,郭玉贵进行了解答。郭玉贵表示,青岛市现有的地震监测网络由测震台网和强震台网及前兆台网组成。测震台网包括行政区域内的7个测震台和共享省内其他地市的23个台,强震台网包括10个台站。测震台网于2003年1月建成,由7个子台和1个台网中心组成,能监测青岛市区范围内ML≥1.5的地震。经过2008年和2015年两次改造,网内子台数由7个扩展到30个,台网孔径由95公里扩展到150公里,并实现了与省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青岛市的地震监测能力整体上可以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针对网友关心的地震预警系统相关问题,郭玉贵表示,青岛市现正在建设地震预警系统,预计2022年可以竣工投入使用。地震预警系统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方面有很大作用。如果在地震横波到达前几秒钟发出预警信息,就理论而言,哪怕只有几秒的时间,也可挽救很多生命;有关企业或机构也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如对天然气、石油管道、核电站、高速列车等及时停止运行。国内学者给出了地震预警时间和人员伤亡关系的理论预测:如果提前3s预警,人员伤亡比可减少14%;提前5s,伤亡比可减少22%;提前15s,伤亡比将减少53%。 而日本实时地震情报利用协议会(REIC)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日本,如果提前2s获得警报,死亡人数可减少25%;提前5s,死亡人数能减少80%。
同时,郭玉贵表示,尽管青岛陆域地震较少,但仍需提高警惕。青岛市地质构造较复杂,被北东向郯庐强震活动带、北西向燕山—渤海强震活动带和北东向南黄海强震活动带环绕,北东向牟平~即墨中强地震带贯穿。1668年7月25日位于郯庐地震带的郯城发生8.5级地震,对我市破坏烈度达8度之强,即墨、胶州、平度、胶南等地死亡数百人,摧毁民房无数;时间较近的2003年6月5日崂山王哥庄发生4.2级地震,也反映出我市存在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可能。但只要依法做好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工作,就能有效减轻地震风险。防震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努力和支持。
郭玉贵还就网友提出的如何避震、地震监测手段等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接下来,青岛市应用管理局将在5月28日下午两点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一次问答,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