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南方科技大学到底是怎样一所学校?

admin 2023-12-08 425次阅读

这是知行一第八期深度分析,本期分析我们只谈南科大

随着自主招生的发展,综合评价也逐步在各省普及,上海、山东、江苏等地的综合评价,以及江苏的三位一体诞生了一种新的高校录取模式,6+3+1。

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两所新兴的研究型高校,近几年也是火爆的揽了一堆人气下来,分数直逼一些比较弱的985(西农一类),还有国科大,在有的省分数直逼清北复交。

这么大的人气,很多家长心理疑惑这些学校到底几斤几两?

本期推送先抛开原来分析过的,而且分数比较高的小众一点的国科大。

重点说一下建校相对较早,知名度最高的南方科技大学。

细心的家长这几天可以发现南科大的网上报名通道已经开了,并且开了一系列招生宣讲安排,但是简章还没有出。

南方科技大学炒的这么热到底几斤几两,学校水平、师资水平?

南方科技大学适合什么样的考生报考,有没有必要报名试试?

南方科技大学学什么专业好?

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生最后就业、升学,去路如何?

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能力测试考什么?

截止2017年,南科大现建有22个本科专业,即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共9个理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共10个工学专业,及金融数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共3个经济学类专业。

如果您还在问南科大是不是985、211,那我告诉您不是。那么南科大是双一流吗,也不是。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一所不错的学校。

原因很简单,学校太年轻,更多的扶持来自深圳。

南方科技大学目前的水平个人认为大概只有一所比较好的211水平(从校友资源、推免保研、出国情况来看),理学专业部分突出的课题组可以媲美中等水平985。

但是培养的学生,一点不逊色于985培养的学生平均水平,而出国率更是特别高,一般比较好的985的出国率在15%-30%左右,其实本来也跟能否在国内深造和学科建设有关,因为南科大的理学比例太高了。

从最近几个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来看,离研究型高校还有很大差距。发表的三篇文章挂在学校首页的分别是《PANS》《NANO 》《 》,前两篇的if只有10.0左右,以在部分省份分数差不多的吉林大学为例,2017年度单论有机化学if>10.0的文章有25篇发表,这三篇文章的水平大概在山大这种学校,研究比较突出的博士可以发表,在清北只有一般学生的水平了,但是不可否认南科大还在不断成长中。

因为本来教授和科研人员的比例也在那,比比例可能更好一些,而且南科大的科研人员年轻人居多,未来发展也会更突出。

对南科大的定位不要过高,笔者认为他的水平离985还有一定差距,无论是从学科建设的齐全上还是从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来看,热度是被炒的。试问一下,兰州大学虽然高考收分低分,但是科研成果也相当不错,985那么多年的学科建设+科研经费能是随随便便被超过的吗?

关于师资力量,距学校的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已签约引进教师约430人,其中教研序列教师约300人。教师中90%以上拥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包括院士20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1人。

但是认真关注南科大可以发现,所谓的院士大多都是长期访问杰出教授,目前在职的院士有陈十一(校长)、杨涛(副校长)、陈晓非、俞大鹏、甘晓华、杨学明,从院士数量上看,南科大倒是不少,但是很一部分并不担任全职科研任务。全职院士在一般一所985内平均至少也要有5-8名,川大、吉大、山大、武大等体量比较大的985一般在10名左右,西农也有2名在知道全职院士。

2017年新晋院士中,南科大副校长汤涛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个数目的院士,比例已经很高了。

至于其他的千人、杰青、青千等,数量还可以,从研究型来看,南科大给本科生的科研机会其实不少于985的平均水平,但是并不是说已经超过,机会还是很多的,而且可能本科发论文的机会更多,但是学历的认可程度上离老牌的985还有一些差距。

至于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南科大采取的是大一大二学通识课程,大三再分专业,也就是你有两年时间足够了解自己的专业。对于985来说,目前大多采用大类招生,即先选专业大类,大一下或者大二分具体专业,有转专业机会。其实在一些985的理科试验班也有这种情况,只不过一般也是大一下或者大二就分专业了,在南科大你可能要学更多培养方案中没用的课程,但是避免了就读一个不喜欢的专业。

关于适合什么样考生报考,理学、金融、电子类工科,是目前南科大建设比较有特色的学校。对于意向在理学的同学,如果你想在本科生有更多的机会比如发文章进课题组做实验,可能又没法去资源更好的学校,南科大你可以试一试,发展情况也是比较好。

对于电子类工科的孩子而言,如果能上老牌工科强校还是这样选比较好,包括211的王牌专业,但是每年确实有10几个南科大的本科毕业生能进华为等公司,也是给深圳本地的照顾。

至于金融,深圳也算是金融之都,深交所也在深圳,金融的实习机会肯定是很多的,包括眼界。但是金融是一个很看重学历的学校,如果你想留在本地,还有很多单位认可南科大,也有发展很好的同学拿到了普华永道、深圳保监局、太平洋保险、中国银行的offer,不过具体职位如何。如果你想去北京、上海,建议避免,选择本地院校更好些。

至于保研情况2017年南科大刚刚申请到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至于比例和名额,保研率第一年就超过16.7%,这个水平在理学里面还是有点低,一般985理学有近30%。但是相对于大部分院校,已经和华南理工差不多,达到了985的工科平均水准。

关于南科大的发展,不可否认,南科大培养的学生虽然在学位的认可度上可能不如985等传统学校,但是学生的科研能力都很强,也跟精英化培养有一定关系。

“以研究带动学习,这一西方通用的教学方式在南科大得以全面渗透。不少南科大学子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在导师的带领下介入课题研究,大三时,每位学生都全面参与科研,很多没有接触过的知识都是在做课题时自学完成,“这样的方式,会令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探究问题时也能走得更远,这样的能力正是世界名校最看重的。”

也是从另一方面印证的南科大学生出国优秀的申请名校基本没问题,其实在985院校大部分学生也会选择大二左右进入课题组跟随导师学习,但是基本上都是师兄师姐带,导师实在太忙了,至于小的课题组,可能更容易锻炼自己,这是传统高校的弊端。

关于首届毕业生的谈论其实意义不大,分析真正的情况,从第三届起(2017年)其实才算是有价值的分析,三年后这个学校才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南科大也是为了向433模式发展,4成名校,3成知名就业,3成国内深造。

从第三届来看,学生出国基本已经成了南科大普遍情况,近50%,对于理学学生而言出国确实是必要的。

部分就业热门专业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南科大近几年也成立了实习基地,选择本地就业的同学40%左右能被叫得上名字的企业录取,至于薪资待遇刚刚毕业只能说,还算可以(大部分是深圳本地)。

最后概括一下,至于南科大的创新模式说白了就是精英化,导师化,给你更多的本科资源,让你在本科承担一些研究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