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四次高考,先后被北大、清华、复旦录取,却因一恶习遭劝退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四川岳池县事业单位考试放榜,张非以中等成绩顺利上岸,成为当地的一名科员。
他的档案上写着“清华大学本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第四次考入清北。
他曾被北大录取、清华录取、又复旦录取。三次被劝退,一次顺利毕业。
最终没有进高校、没有进企业,而是回到家乡,坐在政府大楼的办公桌前,开始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这个曾被称为“四进名校、三度退学”的“高考钉子户”,曾用自己的天赋撬开最顶尖大学的门槛,也用反复沉迷网络的行为一次次将自己推向退学的边缘。
这段极具争议的人生轨迹,始于他在2007年的最后一次高考。
2007年,高考还有三个月时,南充十中高三班迎来一位插班生。
他不说话,只是静静坐在最后一排,桌上堆满了复习资料。他叫张空谷,这是张非改名后的新身份。
那是他第四次参加高考。此前三次分别被复旦、北大、清华录取,但他都没能完成学业。
名声已经传遍南充,多数人对他不再抱希望。
没人知道,这一次他是否真的改变了什么。但校方还是给了他机会,安排他进入高三复习班。
这年高考,他考出了677分,全市理科第二。再一次,他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一次,他的母亲不再放心让他独自进京。她跟着一起去了清华,在学校附近租了房,每天烧饭做菜、陪他出门、看他进教室。除了上课,他的日常活动几乎都在母亲的监督下完成。
从2002年到2007年,张非先后四次进入名校,却始终没能稳定下来。
第一次是2002年,高考成绩619分,他被复旦大学录取,但他拒绝入学,坚持复读。
第二次是2003年,高考成绩609分,比上年略低,但那年北大在四川地区降分录取,他刚好压线被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录取。
他带着高考状元的身份,第一次踏入北京大学校门。他对校园、对城市、对自己都有极高期待,但入学第一学期就出现问题。他不参加课程,不按时作业,课余时间几乎都泡在网吧。
到期末时,七门课全部不及格。
学校给予一次补考机会,他没有参加,最终,北京大学决定将其劝退。
他拎着行李回到家时,父亲沉默着收拾他的东西,没有说话。母亲站在厨房门口,也没有发问。
接下来,他再次选择复读,这一次在南充一所私立高中就读,学费由当地教育部门奖学金和学校补助解决。2005年高考,他再次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
清华的通知书刚下发,父母没有等他开口,便嘱咐:“别再上网了。”
张非点头,但没多久就又出现在学校附近的网吧。最终再次被清华劝退。
他被退学的消息传开后,不少人议论纷纷,说他是“高考赚钱的”,说他是“故意退学为了奖金”。
南充市对名校录取生有奖励,他每考上一次都会拿到奖学金。
他没有回应,只是回了岳池,在家闭门不出。
这一年,他在家复读,改名“张空谷”,试图重新开始。
而在更早之前,他的第一次退学,是在中专。
张非出生于1983年,四川广安市岳池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教师,母亲在家务农。
他从小不爱说话,带有轻微结巴。上学后因发音问题被同学取笑,逐渐形成孤僻性格。
初中阶段,他学习成绩好,但因为内向、不善表达,很少与老师沟通。中考前,因与父亲发生争执,他在试卷上乱填答案,导致落榜,最终只能进入当地一所中专学校。
那时,他第一次接触网络,学习宽松、管理松散,他开始频繁出入网吧,逐渐荒废学业。
三个月后,他彻底辍学,父亲找到他时,他正在网吧一排电脑间打游戏,头发凌乱,神情疲惫。
父亲在众人面前打了他一巴掌。
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被父亲打耳光,也是在那之后,他说:“我想去复读高中。”
父亲托人联系岳池一中,安排了复读,他再一次坐回教室,从高一开始重读课程。
那时的张非,立下过一个目标:“非清北不上。”
从那一刻起,他开始进入高考循环。
第一次高考时,他拿到了619分,被复旦大学录取。父母已经很满意,但他执意复读,“我要清华、北大。”第二次,他考了609分,比上次低了10分。
但因为北大在四川降分招生,他被北大录取。
家人以为一切结束,但他没能完成一学期就退学。第三次高考,他在南充某私立高中取得全市理科第一,被清华大学录取,又一次,他进入校园,又一次被劝退。
父母陪他走完三次大学入学、两次退学,每一次都寄予希望,又每一次都失望而归。
2007年,他以张空谷的身份再次高考,第四次踏入清华,母亲搬到北京陪读,生活节奏围着他转,监督、照顾、提醒,无一遗漏。
这一次,他终于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四年时间,课程不出色、成绩一般,但他没有再缺考,也没有再被处分。
清华毕业后,张非尝试考研。先报考清华哲学系,初试未过,后报考中山大学,依然未能通过复试。
他也尝试找工作,但多次面试失利,他不善沟通,常常在被问及职业规划时说不出完整的思路。
最终,他选择回家。2017年,他参加岳池县事业单位招录考试,被人社局录取。
他每天正常上班、整理材料、按时打卡。办公室同事知道他是“考清华的”,但很少有人主动提起他的过去。
他也很少谈论以前的事。
他曾拥有极高的起点,四进名校,三度退学;从复旦、北大到清华,从高考状元到基层职员,他用近十年时间反复上演着“起飞—坠落”的过程。
他的天赋从未被质疑,他的能力也从未缺席,但面对网络,他一次次无法自控;面对自由,他一次次选择放弃。
如今,他坐在岳池县的一间办公室里,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没有游戏,也没有课堂;没有争议,也没有荣誉。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