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分,选择上海理工大学,放弃长沙理工大学,你赞成她的选择吗
马上就要进入高考季了,莘莘学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每年的高考都会牵动无数人的心,因为每名考生的身后都有家长和亲朋好友默默关注的目光。都希望孩子们能够金榜题名,顺利升入理想的大学。高考结束以后,报考志愿的任务接踵而至。我国有三千多所高校,一千多所本科学校,在这些海量的大学里面,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兴趣爱好去进行选择、匹配。
理工科大学的招生数量最多,名字当中带有“理工”的大学,大家会首先想到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重量级的“选手”,不是985,就是211,都是名校。大家都想上,但是要用高考成绩说话才可以的。
就像有网友提问:高考成绩590分,只是在上海理工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这类大学之间做选择,根本不敢考虑上述这些理工名牌的王牌专业。那么,考生高考590分,选择上海理工大学,放弃长沙理工大学的话,你觉得会不会后悔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上理和长理之初印象
上海理工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还不是双一流,妥妥的“三非”大学。但是,毕业生的平均薪酬还是不错的,在中国薪酬网公布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榜单上,上海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是11539元,在全国排名第36位;长沙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是7776元,在全国排名第118位。在2024年综合类大学平均薪酬排行榜上,长沙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是7967.41元,在全国排名第88位。上海理工大学没有进入TOP100的榜单。
在权威的大学排名机构给出的排行榜上,两所大学的位次差别不是很大。软科榜上,上海理工大学排在第108位,长沙理工大学排在第127位;校友会排行榜上,上海理工大学排在第72位,长沙理工大学排在第123位;US世界排行榜上,长沙理工大学排在第389位,上海理工大学排在第758位。
从机构排名可以看出,长沙理工大学的排名比上海理工大学的排名更靠后一些。
那么,问题来了,上海理工大学的吸引力是不是更大呢?我们还是以事实说话吧。
我用河南省作为样本省份,看看河南省理科的考生对这两所大学报考的积极性吧。
2024年上海理工大学在河南省设置了11个本科招生专业,长沙理工大学在河南省设置了61个本科招生专业。按照常规考虑的话,物以稀为贵。
录取分数线超出600分的专业数量,长沙理工大学有5个,上海理工大学有0个;录取分数线超出590分的专业数量,长沙理工大学有10个,上海理工大学有2个;录取分数线超出580分的专业数量,长沙理工大学有41个,上海理工大学有11个。
可以看出,长沙理工大学的报考热度超过了上海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最受欢迎的前10个专业有哪些呢?这些专业以及全省最低录取分数分别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614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03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班)602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01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600分、电子信息工程599分、软件工程593分、自动化593分、能源与动力工程591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591分。
上海理工大学最受欢迎的前10个专业有哪些呢?这些专业以及全省最低录取分数分别是:
工科试验班(电子与信息类)595分、理科试验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592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89分、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589分、工业工程588分、管理科学588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英合作)587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587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中德合作)585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584分。
明明是上海理工大学的排名更靠前,为啥考生报考长沙理工大学的积极性更大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扒一扒。
长理和上理的办学实力分析
上海理工大学是上海市属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这个名字出现的很早,在1996年就出现了,那时候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其前身有两个,分别是上海机械学院、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在2003年的时候,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纳入上海理工大学的麾下。
长沙理工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交通运输部的共建高校。之所以是交通运输部的共建单位,是因为长沙理工大学的前身里面有一个叫长沙交通学院的。这不是重要的,长沙理工大学还有一个前身长沙电力学院,这个学院也有3个前身,分别是长沙水力发电学校,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湖南省轻工业学校。这里有2个带有“水利水电”的学校,连问也不用问,都曾经是电力部直属的高校。我在《国家电网2024录用人才top10高校统计》表单上,看到长沙理工大学被国网录用了316人,在全国高校里面排在第10位。看来,背靠电网这棵大树,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
在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中,上海理工大学有21个学科上榜,其中B+学科有3个(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长沙理工大学有15个学科上榜,其中B+学科有1个(土木工程)。长沙理工大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有6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
上海理工大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有8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计算机科学学科、环境/生态学学科、农业科学学科、物理学学科、数学学科)。从学科实力来看,上海理工大学强于长沙理工大学。
再看看专业情况,长沙理工大学有43个一级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交通运输);上海理工大学有20个一级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专业建设方面,长沙理工大学的实力更强一些。
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量是衡量高校或科研机构学科实力、科研水平及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比较一下这两所大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量多少情况:长沙理工大学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理工大学有8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长理和上理的就业情况分析
说一千道一万,就业质量是关键!接下来我们简要比较一下这两所理工大学的就业情况。
1、长沙理工大学的就业数据分析
2023届毕业生总数是8901人,本科毕业生6660人,研究生毕业生2241人。年终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本科毕业生95.51%,研究生毕业生97.37%。
协议和合同就业是毕业生的主要的毕业去向,本科毕业生是61.58%、研究生毕业生是89.29%;升学人数所占的比例,本科毕业生是26.5%,研究生毕业生是5.4%。剩下的是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所占比重非常小。
从毕业生的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51.04%)、泛珠江三角洲地区(24.07%)、泛长江三角洲地区(11.87%)。流向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湖南省(45.69%)、广东省(20.29%)、湖北省(4.05%)、浙江省(3.48%)。省内就业的城市主要是长沙市(73.57%)。
本届毕业生流向国有企业的人数占比是60.02%,流向其他企业的占比是29.07%,流向三资企业的人数占比是2.99%。流向人数较多的重点单位包括中国交建、国家电网、比亚迪、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车、中广核、南方电网、中国电建、保利集团、中国能建、大唐集团、欣旺达、中国华电等。
2、上海理工大学的就业数据分析
2023届毕业生总数是7111人,本科毕业生3971人,研究生毕业生3140人。年终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本科毕业生96.17%,研究生毕业生97.68%。
协议就业是毕业生的主要的毕业去向,本科毕业生是31.73%、研究生毕业生是73.98%;合同议就业人数占比,本科毕业生是19.66%、研究生毕业生是11.43%;升学人数所占的比例,本科毕业生是42.43%,研究生毕业生是5.67%。剩下的是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所占比重也非常小。
从毕业生的地区分布来看,流向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上海市(69.24%),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省份有江苏、浙江、广东、安徽、山东、北京和四川等。
本届毕业生流向国有企业的人数占比是30.23%,流向三资企业的人数占比是16.94%,流向机关事业单位的占比是13.53%,流向中小企业的人数占比是39.3%。流向人数较多的重点单位包括比亚迪、泛亚汽车、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交通银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光通信有限公司、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
松子老师有话说
上海理工大学位于魔都上海,长沙理工大学位于湖南长沙。从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来看,上海理工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各有优势,如果从地域经济消费水平来看,我觉得长沙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幸福指数会高一些。那么,对考生来说,上海理工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应该如何选择呢?
从专业优势的角度看,上海理工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对接上海光电子产业;医疗器械工程专业背靠上海医疗产业资源;能源与动力工程契合 “双碳” 战略;出版印刷与数字媒体专业全国独树一帜。长沙理工大学在交通、电力等相关专业方面优势明显,如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在这些行业领域认可度较高。
从学校的地理位置看,上海理工大学地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中心,周边科技园区和知名企业众多,实习、就业机会丰富,国际化程度高,能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和理念;长沙理工大学位于湖南长沙,在就业广度和国际化程度方面,相对上海可能略逊一筹,但是在本地和周边地区就业,长沙理工大学的地缘优势也较为明显。
如果你更倾向于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追求国际化的视野和丰富的实习就业机会,上海理工大学是较好的选择;如果你对交通、电力等行业有浓厚兴趣,且希望在湖南或周边地区就业,长沙理工大学可能更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