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大学,哪家更牛?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财经类高校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组成的“两财一贸”,更是处于顶尖梯队。这三所高校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在综合实力、专业特色、师资科研、学生素质、就业薪资以及校友资源等多个维度展现出非凡的竞争力,为财经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综合实力与学科评估
上海财经大学历史悠久,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商科,是中国最早的商科高等学府。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斐然,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均获评A+,统计学为A。其财经学科体系完整,国际化程度高,在QS商科排名中位居亚洲前十。科研实力同样突出,拥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以及多个国家级智库。
中央财经大学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应用经济学获得A+,工商管理为A,理论经济学是A- 。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政策研究能力极强,深度参与国家财税政策制定。依托北京的区位优势,与财政部、央行等部委紧密合作,为学科发展和学生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获评A+,法学为A- 。在国际贸易、国际商法以及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独树一帜,获得AACSB、AMBA、EQUIS三大国际认证,国际认可度极高。毕业生涉外就业比例常年保持在40%以上。
除了“两财一贸”,西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为A+,金融学科历史积淀深厚,有着央行直属背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为A,具备财经与政法交叉特色;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均为A,虽不是“双一流”高校,但学科实力强劲。
专业设置与特色
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在全国处于顶尖地位,金融工程、精算学等新兴学科也十分领先,并且在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交叉学科领域布局较早。中央财经大学的财政税务、保险精算、金融科技特色鲜明,与华为合作开展金融科技相关项目,公共财政政策研究在全国具有标杆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优势显著,小语种加商科的复合培养模式独具特色,如“中法兰斯项目”,涉外法律中的国际商法方向优势突出。
西南财经大学作为传统金融学强校,拥有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在普惠金融、金融安全研究方面成果突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经济法学、知识产权与数字经济结合方面表现出色,首创司法会计方向。
师资与科研
师资力量上,上海财经大学长江学者和杰青人数在财经类高校中位居第一,海外名校博士师资占比超30%,与美联储、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紧密。中央财经大学政策型专家众多,如国务院参事、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等,承担国家级课题的数量居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师资比例最高,达到20%,其WTO研究院、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是联合国智库。西南财经大学央行系统背景的教授较多,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学生素质与录取难度
从高考分数线来看,2023年理科平均分数,上海财经大学全国平均660+,在上海和浙江的分数线超过浙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655+,外语类实验班竞争尤为激烈;中央财经大学是650+,金融学类分数逼近清北。生源国际化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生比例最高,达到15%,上海财经大学本科生海外交流率超50%。
就业与薪资
平均起薪上,上海财经大学本科为15 - 18万/年,中央财经大学本科是14 - 16万/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15 - 20万/年,涉外岗位薪资有明显溢价。头部雇主方面,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多进入高盛、中金、四大总所;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多就职于国有六大行、财政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则多进入商务部、联合国、跨国投行。就业集中度上,上海财经大学60%以上毕业生在上海就业,中央财经大学70%以上在北京就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50%在北京就业,20%在海外就业。深造率方面,上海财经大学为40%,多进入清北复交和常春藤高校;中央财经大学是35%,以国内985高校为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达45%,多进入欧美顶尖商学院。
特色就业方向上,上海财经大学在公募基金、量化投资领域优势明显,校友掌握国内40%公募基金经理岗位;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在财政系统、央企总部就业人数众多,财政部公务员录取率连续10年第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多担任跨国企业全球管培生,如在宝洁、联合利华的录取量位居全国前三。
个人成就与校友资源
在个人成就和校友资源方面,上海财经大学在金融界有易方达基金总裁刘晓艳、兴业银行原董事长高建平,学界有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美联储经济学家李奇。中央财经大学在政界,财政部历任部长、央行行长多有校友背景;国企方面,五大国有银行行长级校友超30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国际组织方面,有WTO副总干事张向晨、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金立群;商界有小米CFO林世伟、摩根士丹利中国CEO许思涛。
对于考生而言,如果目标是进入投行、基金或者在上海就业,上海财经大学是不二之选;想要进入体制内、国企总部或者在北京发展,中央财经大学更为合适;有志于进入外企、国际组织,走全球化发展路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最佳选择。如果打算在区域金融中心就业,西南财经大学适合成渝地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适合华中地区,东北财经大学适合东三省。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清华经管、北大光华、复旦管院等综合名校的财经类专业竞争力已超越传统财经院校,高分考生可以同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