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大学采用就业导向教育模式 毕业生就业无忧
中新网8月13日电 据统计,今年国内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30万,就业形势的严峻,让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局。但是,吉利学子大多无此担忧,自2004年以来就业率一直高达99%以上,而且该校的电子专业毕业生近年来更是成为国内电子巨头企业“争抢”的对象。
早在今年3月,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在北京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召开了一场针对2010届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期间,对经过笔试、面试程序删选合意的学生,神州数码当场与他们签订了实习协议,确定予以录用。神州数码是神州数码集团的一个子公司,曾被评为“中国信息产业最佳IT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说,在吉利大学设办人才招聘专场,主要是招聘电子系统维护和检修方面的技术人员。至此,吉利大学,已经为全国数十家电子信息类企业的争抢对象。
吉利大学近年来采用“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专业基础扎实,而且实践操作技能很强,就业即能上岗,大大节省了单位对新聘人员的培训成本。
“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是一种‘倒逼式’的模式,就是从社会和岗位需求出发,倒过来看怎么培养学生”,吉利集团董事长、吉利大学董事长李书福介绍,“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是依据北京吉利大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推出的新型教学模式。 “3”是指3门以上通用知识与能力课程,“1”是指专业能力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1”是指道德教育与素质训练课程。在教学中以实践为主,以学生为本,实施独特的体验式、案例、互动教学,采用学分制管理。课程设计采用国际通用的CBET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训练体系)。
李书福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个企业对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将逐步加大,把对应用型、技能型信息技术高级人才的需求推向了风口浪尖,因此,学校根据这一市场需求,将加大对电子信息领域高级应用型人的培养,力争把吉利大学打造成为全国大型电子产业人才基地。
目前,学校已经在学科建设、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提高、高技能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除学校电工电子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外,投资500余万元在学院建设了计算机综合实践中心、多媒体实践中心、软件实践中心、电子信息实践中心、网络工程实践中心、软件编程训练中心、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图形图像制作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占地800余平方米。
(刘芳 谷珊 冯慧芳)
相关链接:
北京吉利大学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国际化的、新型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招收国家计划内统招生,同时招收自学考试及出国留学生。
学校位于北京中关村昌平科技园,毗邻奥运村,规划3000亩(现占地1600亩),滚动投资8亿元,努力建造“一种生态公园式的,具有鲜明特征和新世纪特色的常绿校园”。学校目前拥有在校生近25000人,中远期规划在校生达到3万人。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下设欧美学院、国际管理学院、陈琳外国语学院、商学院、金融证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汽车学院、武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心理学院、中国歌舞团音乐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附属北京欧美外语中学等16个学院(校),开设90余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急需的新型品牌专业。
目前学校拥有专职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22人。同时,学校聘请了包括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赖勃博士、原世界生物技术协会主席、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格鲁特博士在内的15个国家18位著名学者、专家为我校客座教授,并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日本等国家的百余所大学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努力用一流师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全力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知名品牌。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教育部今后20年的发展目标要求,高规格、高起点,一步到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紧贴科学发展前沿,投入巨资进行教学软硬件建设,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校注重党建工作,严格学生管理。学校建立中层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学生业余党校,定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生基层管理队伍健全,各班均配备责任心强、务实敬业的专职班主任,各学院设立专职学生干事,在学校学生处及学院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北京吉利大学已经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新型高等学校。 (李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