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教研辟新径 专家引领促提升
六所园将落实安吉游戏精神的实践过程、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方面的经典做法进行了图片、视频、记录等多种方式的分享。
(二)“研”——现场头脑风暴
在聚焦各园问题之后,分为新手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三组,各组进行现场头脑风暴式的交流研讨,并用关键词分享研讨结果。
新手教师,在初入职场,就像是一条活泼可爱的小鱼,借助教研用心体验幼儿园教师这份新鲜而又陌生的职业,思考如何去听、去看、去想、去做、去尝试,在学前教育理论与儿童教育实践之间建立连接。
骨干教师一路成长、积累,就像一个花篮,将很多的教育经验与感悟纳入其中,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构成丰富而鲜活的教育模式。
专家型教师具有多年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经验相融合的经验,就像是一棵深深扎根于泥土的树,专业过硬、开枝散叶、硕果累累,用自己的思考和心得启发他人成长。
(三)“点”——专家答疑解惑
专家对实践做法和现场讨论结果进行精准点评,让思维在引领中开阔,让路径在解惑后明晰。
运城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李红霞对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一是形式新,将插花活动与儿童立场相链接,以新手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三个梯次进行分组,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幼儿园实践中的转化运用。二是教研实,围绕“做—研—点—做”路径开展活动,做到了找真问题、做真教研、见真效果。三是效果好,通过教研来落实安吉游戏精神,让孩子“玩”,好玩、会玩、慧玩,让教育回归本真。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主任滑红霞指出,要以“促进幼儿有效学习”为核心,以“提升幼儿学习能力”为目标,摆正教与研的关系,坚持三个意识:幼儿意识、对话意识、引领意识,把握三条主线:研“生”、研“师”、研“研”,实践“做—研—点—做”三梯次螺旋式教研路径,做实践反思型教师,用有效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太原市育红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张伟宏指出,要有基于“生活即教育”的生活观,追寻儿童的脚步;树立为我所用的材料观,投放丰富、开放性的材料;关注安吉游戏精神,俯下身子关注幼儿的内心需求,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运城市教育局学前教育负责人李引红指出,各园所已经领会到了“安吉游戏”精神的精髓所在,要立足本园实际,创设本园特色,充分尊重幼儿的教育发展规律,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自由多元的游戏环境,有效推动“安吉游戏"落实落细。
专家通过对“儿童立场”“环境”“材料”“记录”等关键词的解读与梳理,为大家明晰了自主游戏活动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经验,明确一切游戏活动务必从儿童立场出发,最终落脚到儿童活动的日常点滴,也为各园落实安吉游戏精神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宝贵的实践路径。
(四)“做”——反思后再实践
通过小组问题讨论产生的思维碰撞,经过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各园接下来要充分挖掘园本环境的教育资源,结合实际付诸实践再行动,为幼儿创设自由开放的室内外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结构多元的操作材料,让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03
教研深化
(一)依托课程,寻找支架
我园依托园本课程“乐游日”推进安吉游戏精神的进一步落实,“乐游日”是全园混龄游戏,融合室内外27个游戏项目,幼儿打破班级、年龄限制,自选游戏,充分体现课程、游戏、环境、资源的深度融合。
借助片区联动教研模式,我们进行“做-研-点-做”中的最后一环:“做”,也就是反思后的再实践。根据片区联动教研各园分享的好经验好做法,高校专家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实践建议与专业理论的解读与诠释,我们回归当下教育现场,回归“乐游日”各个游戏项目现场,就如何进行环境支架与材料投放进行思考与重构。
(二)借用方法,提升实效
回归到园本教研,我们以“乐游日”课程为研点,依照“做—研—点—做”梯次螺旋式教研路径,进行实践和反思。
“做”——教师日常活动中,收集“乐游日”各个游戏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列成问题清单。
“研”——教研过程中对问题清单进行讨论,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有效策略。
“点”——园长参与教研评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诊断,并对解决策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指导。
“做”——在实践中运用解决策略,在各个游戏项目活动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并及时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再讨论再思考。
(三)养成习惯,问题变通
好的教研方式,会让教师从儿童视角出发,站在儿童立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观察-思考-联动-再实践,好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感受到了研究的价值与魅力,从而把这种方式运用到教研之外的活动中。比如:教师在家园沟通中遇到问题,就用“做-研-点-做”的方法:梳理问题,与班级教师进行讨论,保教园长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教师再次进行家园沟通,直至问题妥善解决。好的教研方法,让教师养成记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解决一日生活中的诸多教育问题。
04
教研成效
借助片区联动教研,引领园所教研深入推进、教师多维度思考,为园本教研开启了创新之门,成为园本课程建设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一)课程建设日益深化
“乐游日”经过多次园本教研,各个游戏项目所列出的问题清单已逐个击破,实现了环境的多元性、材料的低结构、时间的弹性化等等,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感受自主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乐游日”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教师们以研促思,以研促教,在园本课程L-A0“科技之光”和“文化之源”的建设过程中,加入更多讨论和思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课程实践更贴近幼儿生活。
(二)申报课题引领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我园结合园本课程“科技之光”的建构理念,积极申报省级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通过组建课题专家团队、课题研究团队,建立课题管理制度和课题激励制度,引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彰显教师在教育研究之路上不断精进的毅力与决心。
(三)专业提升成果喜人
在真教研、活教研引领下,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征文投稿活动,匠心耕耘,硕果累累。其中2篇文章分别在《山西教育(幼教版)》《运城教育》发表,14篇论文、教育随笔、教学活动设计在第七届“家园携同 共育未来”征文和第二十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一分思考一分成长,怀着一份梦想,坚守一颗本心,教师在收获中享受专业提升带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片区联动教研,带动的不仅仅是一所园的成长,而是片区内所有园所的互学共鉴、共同成长。一种好的教研方法,就是一颗种子,会生根发芽,会茁壮成长,会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