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都是211大学,到底谁的实力更强?
平台推送了一个短视频,有位美女主播坐在直播间里,介绍着两所大学,一所是南京理工大学,一所是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到底谁更好?报志愿的时候应该怎么去选择呢?
这两所大学都是211大学,一所被称为实力最接近985大学,人称984.5大学;一所被称为211院校里面的就业王者。每年的报考热度只增不减。
在第4轮学科评估中,武汉理工大学上榜25个学科,有一个是A+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南京理工大学上榜学科有27个,兵器科学与技术是A+学科。
武汉理工大学的保研率在18%左右,南京理工大学的保研率在29%左右。
这两所大学虽然在学科实力、就业质量和保研率方面都有一些差距,但是都是值得报考的大学,如果想报考王牌专业的话,肯定要拿出自己的实力才行。
评论区的网友讨论的也是很热闹,你一言我一语,枪来剑往,难解难分:
☝武理工现在这么厉害吗,居然敢跟南理工相提并论了,好好掂量吧,南理工可是中上211的!
☝武理工不是中上211吗?多出去走走!
☝都是顶尖211,名气上南理工更大,上不了南理工才考虑武理工。
☝美女你真敢讲,闭着眼睛选南理工。
☝苏吹何时休?南理工难道强到不屑于武理工同比了吗?
☝武理工招生人数太多了,影响录取分数线,裁减一半还有4500呢,南理工每年才招3000,录取分能不高吗?
对于网友的讨论,我表示理解。因为每个大学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校友和粉丝团,为自己喜欢的大学站台说句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那么,如果从客观的角度分析的话,南理工和武理工究竟谁的实力更强呢?我们还是用事实说话吧。
南理工PK武理工:办学水平
女主播说两所大学当中有一所被称为984.5大学,其实并不准确。什么是984.5大学呢?也就是所谓的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
后来985大学不再评选了,那么还有一些大学实力很强,已经达到985大学的标准,怎么办?干脆设立一个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吧,凡是能够入选的高校,就按照985的标准去建设和发展。民间俗称这种大学为“984.5大学”,意思就是距离985大学只有半步之遥。
武汉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都是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因此都是“984.5大学”。
两所大学都是国家部委直属的高校,南京理工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高校,也是江湖之中赫赫有名的“国防七子”“兵工七子”之一,被称为“兵器技术人才摇篮”。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也是交通运输部的共建高校 。
武汉理工大学的前身有3个,分别是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可以看出交通和汽车是其办学特色,因此曾经隶属于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等。南京理工大学的出身可谓是标准的根正苗红,直接源于如雷贯耳的哈军工,具有浓厚的军事背景,兵器、火炮是其办学特色。
一所大学的师资水平和学科实力如何,可以通过这所学校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量来衡量。硕士点一级学科的数量情况,南京理工大学有35个,武汉理工大学有4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数量多少情况,南京理工大学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武汉理工大学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总体来看,武汉理工大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量都比南京理工大学要多一些。看到这里,那些说武汉理工大学碰瓷南京理工大学的网友,不知道是如何想的。
双一流学科的数量情况,武汉理工大学有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南京理工大学有1个(兵器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情况,武汉理工大学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南京理工大学也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
再看看专业发展情况,南京理工大学有3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9个国家特色专业(安全工程、自动化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还是工信部的重点专业。武汉理工大学有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5个国家特色专业(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物联网工程和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还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水平来看,武汉理工大学绝对有资格去“碰瓷”南京理工大学的。只不过两所大学的专业和学科发展方向不太一样,武汉理工大学倾向于传统的工科领域,南京理工大学新工科的领域涉及到的比较多一些。
南理工PK武理工:就业情况
根据校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落实率是92%左右,其中34%左右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深造。有5成多的本科毕业生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世界 500 强企业就业。有4成多的本科毕业生流向建材建工、交通和汽车等三大行业。
企业是吸纳武理工毕业生的主要阵地,其中45%左右的毕业生流向民企,39%左右的毕业生流向国企,9%左右的毕业生流向三资企业。从就业的地域流向来看,36左右的毕业生留在湖北省,其中绝大多数流向武汉市。省外就业的地域主要是广东省,人数占比在19%左右,其次是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
流向的重点单位包括中国建筑、华为、中国船舶、中兴、TCL、烽火通信、上海汽车、紫光股份、比亚迪、上海汽车、中核集团等。根据校方的跟踪调查显示,9成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是感到很满意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适应性的人数占比都超过了9成多。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落实率是93%左右,其中53%左右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深造。有33%的毕业生流向世界 500 强企业就业。比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华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小米等;录用人数最多的前10名的单位包括中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小米集团。
毕业生的地域流向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其次是上海、浙江、广东、陕西等。从流向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
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超过了9成以上,用人单位对南理工的毕业生满意度也达到了9成以上。近10成的用人单位表示愿意再次到南理工招录毕业生。
南理工PK武理工:录取分数线
刚才通过分析来看,两所理工大学的就业质量都挺好的,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考生来说,只能二者选择其一。接下来我们看看考生和家长们更喜欢哪一所理工大学。
由于两所大学都是理工类大学,主要是面向理科生招生,也面向文科生招生,但是招生计划比较少,开设的专业也不多,因此就不再分析文科生的录取数据,在这里以河北省物理类考生作为样本群体,也算是全国考生的一个代表吧。
★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数据分析
2024年,南京理工大学在河北省物理类设置了16个本科招生专业。
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是材料类(鼎新创新人才班),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45分,全省最低录取位次是2059;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能源动力类,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17分,全省最低录取位次是8409。
2024年河北省物理类的特招线是484分,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录取分也超过了特招线133分!
除了材料类专业之外,河北省物理类考生报考热度较高的专业还有11个,分别是:
计算机类626分、电子信息类625分、网络空间安全624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24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624分、自动化类623分、数学类623分、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621分、测控技术与仪器621分、兵器类620分、智能制造工程620分。
河北省物理类考生报考热度相对低一些的专业,除了能源动力类之外,还有3个,分别是:
武器发射工程619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619分、机械类619分。
★武汉理工大学的录取数据分析
2024年,武汉理工大学在河北省物理类设置了25个本科招生专业。
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是电子信息类(微电子卓越实验班),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23分,全省最低录取位次是6477;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生物科学类(中外合作办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577分,全省最低录取位次是31080。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录取分超过了特招线93分。
除了电子信息类(微电子卓越实验班)专业之外,河北省物理类考生报考热度较高的10个专业分别是:
计算机类621分、电子信息类621分、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卓越实验班)621分、自动化类619分、交通运输类(交通设备与控制卓越实验班)616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14分、数学类612分、机械类(智能制造)611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09分、机械类(车辆)609分。
河北省物理类考生报考热度相对低一些的专业,除了生物科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之外,录取分数线低于600分的专业有3个,分别是:
地理信息科学598分、海洋工程类597分、化工与制药类(含生物方向)596分、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595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592分、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587分、土木类587分、建筑类586分。
松子老师有话说
通过河北省物理类考生的报考情况来看,考生和家长对南理工的报考兴趣更大一些,整体录取分数南理工要比武理工高出二三十分左右,南理工的录取分数线都在610分以上,武理工的录取分数线在600分以下的还不少,最低的在580分以上。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有这么几种,一是南理工的名声在江湖之中确实名闻遐迩,国防七子的威名对考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二是两所理工大学开设的专业方向有差别,考生和家长对新工科领域的专业比较感兴趣,因为就业前景好。三是南京这个平台在不少人眼里,其地位会比武汉要好一些。
那么,我们能不能就说南理工一定要比武理工厉害,在报考的时候就一定要选择南理工呢?当然不是这样的。在报考志愿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的多少,进行一个正确的定位;其次是锚定自己中意的专业;第三是考虑大学所在的城市位置,看看该城市有哪些著名的企业,有没有自己喜欢的领域等。
总体来说吧,大学其实没有什么好孬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