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常工| 近期校园高发网络诈骗案件警示
同学们新学期好,刚开学没多久,据报我校已经有7、8起网络诈骗案件发生。
某二级学院学生罗某,网购衣服已签收,一个月后接到广东广州退款电话,以网购的衣服化学含量超标为由退款买入价格的双倍,结果先后被骗7千余元。
某二级学院学生黄某,因网购化妆品有问题退款,先后支付宝理赔,各种信贷APP认证身份信息,结果被骗2万余元。
热情“客服”,骗你没商量——警惕“冒充客服退款”类诈骗以冒充客服退款进行诈骗。他们冒充网购平台或快递公司客服,以“购物退款”、“快递理赔”等为名诱骗受害者。
骗子的伎俩:
第一步:冒充客服或物流公司,以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的真实物流信息、商品购买信息取得受害人信任,以“商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等为由主动要求退款;
第二步:谎称退款不成功或支付宝信用不够,需要刷信用流水;
第三步:提升“信用额度”,引导至各类借贷平台借款;
第四步:以各种理由引导受害人将所贷资金转账至骗子账户。
警方提醒:
1、遇到购物退款、快递理赔等情况,只需要在官网上点击“申请退款”的按钮即可,不需要使用银行ATM机或者其他第三方平台操作,更不会有工作人员通过QQ、微信或其他方式与客户联系;
2、退款时一定要在网页上输入正规的网站网址,千万不要点击别人通过QQ或者手机短信发过来的网址,不然很可能是钓鱼网站;
3、正规的购物网站在进行退款时,都不会要消费者填写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如果消费者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千万不要相信,更加不要转账和泄露自己银行卡验证码等隐私信息。
躲过了“校园贷”,却躲不过“注销校园贷”
你是否曾收到过这样的消息:
曾在贷款平台注册过
如果不注销会影响征信
办理过校园贷,国家要收回额度
清空分期乐贷款APP内的额度
......
在社会征信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
每每听到“贷款”“额度”“信用”这些词
都容易让人神经紧张
于是也就给了狡猾的骗子可乘之机
骗子们利用这些“注销校园贷”的信息
开始大肆进行诈骗活动
据反诈骗中心的消息
这类诈骗的受害者多为在校大学生
人均损失近3万元人民币
清除校园贷记录 却要先借钱?
2019年3月,张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要回收之前学校给学生注册过的贷款额度,将这个额度注销掉。
对方称注销的办法就是去注册新的贷款APP,将新额度的钱借出来去抵消旧的校园贷额度。
张某信以为真,就按照骗子说的,注册了某贷款APP,并将5500元额度借出来,转入对方的微信号内,随后骗子又说,还需要几个贷款APP的额度抵充,于是又指引张某向多个金融平台借款,张某总共被骗35100元,全部转入骗子提供的账号中。
而等待张某的是漫漫还款道路。
取消分期乐额度也要先借钱?
2019年4月,大学生温某接到一个电话,通话中,自称“分期乐”的工作人员告知温某需要操作取消分期乐的额度,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而取消的方法,是将“分期乐”的10000元额度借出来,然后转到他们所谓的“对公账户”清零。
骗子为了获取信任,还给温某发来所谓的工作照。
温某将钱转到对方指定的账户后,对方又称还有两个附属平台里面的额度也要借出来才能清零,于是温某分别又从两个金融平台里面借了3000、6000元,通通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内。
这一类型的诈骗,大部分都有让受害人去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的情况,当受害人钱借到后,再让其将钱转入特定账号或者直接扫描二维码支付。
因此很多朋友的固有思维“我的账户又没有钱,不用担心被骗”就站不住了,骗子会让你先借钱,再骗你!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迅速,大量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借款平台,对于个人借贷,仅需要填写相关资料,上传照片,借贷的钱就会迅速下放。
与此同时,互联网黑产又不断收集各个平台的借款信息,诈骗分子可以轻易的获取到借款人的详细资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住址等),再以各种借口,让受害人进行借款,进而实施诈骗。
警 方 提 醒
1、不存在注销网贷账户的操作,只要你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同时切记个人征信是无法人为修改的。
2、一旦接到此类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存疑的事项,要登陆官方平台或咨询官方客服。
3、一旦被骗,要保存相关材料,立即报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