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在江西排第几?

admin 2024-06-19 279次阅读

江西共有105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45所,后缀“大学”的15所,南昌大学、江西财大、江西师大等略有名气,其他高校则外地的辨识度都非常有限。

东华理工大学,因为名字比较奇怪,校址也模棱两可,引发了很多学子的注意。南昌有所华东交通大学,那么这个“东华”又是什么意思呢?

先不讲其大学名字的内涵,我们先概括下这个学校的层次,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这所大学不太声张,比较低调,默默行动,有着超群的实力。

从师资力量上看,其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位居江西高校第4位、全国理工类本科院校第54位。从毕业生就业数据看,位居江西第4,排在南昌大学、江西财大和师大之后。在江西高校的软科排名榜单上则位居第6,全国第240名。

东华理工底蕴深厚。这所大学的确非常神秘,也很难概括。因核而生,与地结缘,生来就肩负着护国使者之重任。

东华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地质学院,源于1956年地质部在山西太谷创办的地质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铀矿地质学校,后来从太谷迁址太原再到江西抚州,三迁其址,七易其名,长期跋涉奔波在苍茫大地、崇山峻岭和江河湖海。

当年华东地院,曾为国家核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燃料供给,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核工业结构调整,大部分高校相关核资源专业停招的形势下。东华理工旗帜不倒、队伍不散,保持了核燃料循环所需工程技术环节学科门类,稳住了一支教学科研队伍。

东华理工学科丰富。东华理工大学,名字的确“形散”,但这里的学科“神不散”。

拓展新兴学科的同时,东华始终力保传统特色与优势,高举核、地两杆大旗,形成了核燃料循环系统9个特色学科群,成为我国核地学人才摇篮,被国际原子能机构誉为“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

东华理工大学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开始在抚州,后来修建南昌校区,慢慢地逐渐搬迁到了省会城市,现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

东华理工有20余个教学单位和1个院士工作站,包括69个本科专业,其中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5个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工程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东华理工的学科实力不可小觑,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东华理工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累计20个国家级一流,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东华理工正在突围。近年来,东华理工大学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科研经费总量位列全国170位以内,应该说在欠发达地区、非中心城市,展示了不俗实力和独特魅力。

现在的东华理工,在校学生2.3万余人,拥有我国核资源与环境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目前唯一一个“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现为江西与国防科技工业局、资源部、核工业集团共建高校,定位为“行业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学,稳居江西省高等教育第一方阵。

客观讲,现在东华理工虽获批博士单位,但“双一流”建设还有诸多短板,进位赶超的目标尚未实现,特别是“核”“地”呈现不平衡进发态势,今年开始建立地学学部,实行“学科特区”制度,处于“求突围”特定阶段。

这就是东华理工,你有什么补充,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