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大学生大多混的都很差?
首先强调一下题目,我说的是农村大多大学生。
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因为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太了解农村人了,太了解农村里的各类人,当然更了解和我一样从农村里出来的大学生他们的真实情况。今天先和大家聊聊这其中的一类人——比如我这种家庭情况不太好,但又不想通过打工这种方式走出去的农村娃。像我一样的这些农村娃,大多数都是通过勤奋刻苦的读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有些共同的特点,聪明,勤奋,质朴,内向,自负和自卑并存,但唯独缺的就是自信。
怎么说我们很勤奋呢?包括我和我周围的一些同学勤奋到什么地步呢?寄宿制小学就开始上早读,晚自习,从小就过着和初高中差不多的生活。如果20年的早上6:00您路过一所小学发现一群小娃娃在操场上出早操,说不定其中就有我一个;如果20年前你晚上8:30发现有一群小娃娃还坐在教室里上着数学课,那说不定其中就有我一个,而那时我也不过是小学一年级而已。如果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勤奋都是老师的严格管理造成的,那么高中则是在家长,亲人和自己对未来的期盼的压力下自然形成的。我身边的一些人勤奋到什么程度呢?他们会认为休息是一种罪过,非常警惕自己会玩物丧志。他们把所有能利用起来的时间全部都花费在学习上。把自己的一切精力,都放在能够有分数产出的地方。“做一题会一题,题题决定命运,争一分,多一分,分分关系未来”在农村人通往成功,最简单的这道独木桥上,挤满了来自农村的千千万万的我们,我感觉这些人都有资格上大学,他们是聪明的,肯吃苦的,坚毅的,善良的。然而还是只有一部分人能够上到大学。
而就是这一部分能够通过自己努力的学习加上聪明才智,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的,他们的路也并不是那么艰辛。首先选专业就是个技术活,他们在高中业的时候基本屁事儿都不懂,脑子里除了分儿再没有别的东西了,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指导,有的只有一本招生之友,问父母,父母绝对不会干预,他们只会说,我们没上过学什么也不懂,你们自己选吧,将来不后悔就行。结果就稀里糊涂的选了一个不好就业的专业。
同时在埋头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错过了“玩儿”。这一成长必不可缺的环节。说实在的,像我们这类人内心并不觉得玩很重要,甚至很鄙夷那些天天很会玩儿的人。但是上了大学我幡然醒悟了。我发现其实会玩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对于非常多的人来说,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一起买醉过,一起去网吧,通过宵,一起打过篮球,一起打过架这些人在一起可能才会是真正的好朋友,而我们这些在一起只知道学习的人好像到了不同的学校就分道扬镳,再不联系了。我感觉玩儿是一种与别人建立连接,建立沟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了玩的这个环节,情商应该就不会很高。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学习知识而不知道任何放松的东西,那他就会给人一种无趣感。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他跟别人没有什么好谈的,除了学习,全部都是学习了,学习是他的一切。当然了,学霸当中也许也有自己的小圈子,他们只交流学习。但是在生活中更多的都是普通人,大家是不会喜欢天天跟你交流学习的。 说到底没朋友!说到底没路子!说到底我们只是小镇做题家,其他的啥也不是!当我们真正走上工作的道路上去反思这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穷人的孩子晚熟而不是早熟真正早熟的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农村孩子能跨越阶级的要少些,一个普通农村人想要在城市里真正立足下来,一般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农民的父母支持你读完大学,农二代的自己努力完成学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支持我们的下一代和城市里的孩子勉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农村试错成本太高,承担不起,有些事儿我们只能听前任的经验,千万不可亲自去经历承担不起,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