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感慨!大城市孩子,出路反而比农村孩子更窄?

admin 2024-05-20 424次阅读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挺让人奇怪的事儿。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大城市的孩子们周围资源挺多,认识的人也不少,看上去选择特别多。

但实际上他们在挑职业的时候,反而可能比小城市的孩子选择还窄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接下带大家张雪峰老师的看法,一起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三大专项

我们来聊聊三大专项计划——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农村专项。

这些计划本意是为了解决地区间的教育不平等,特别是帮助农村学生更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这也意味着对于大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资格参加这些专项计划,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选择。

有些高校会把冷门专业纳入到专项计划中,这对农村学生是个潜在的帮助,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好的大学。

但对城市学生来说,这就成了一种排斥,他们可能连申请的机会都没有。

师范专业

以深圳为例,这里的中学对教师的要求极高,不仅仅是学历,连带教学经验和资格证也都要一流。

这对本地的学生来说,竞争压力巨大,因为他们不仅要和同城的学生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全国顶尖大学,比如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毕业生。

深圳等大城市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普遍比其他地区高,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是大城市的孩子,想成为一名教师,前路是非常挑战的。

临床医学专业

农村孩子读了临床医学专业,将来在家乡或者其他小城市的医院工作就挺好。

在像地级市的三甲医院或普通医院这样的医疗机构,通常只需要硕士学位即可就业

即使你的成绩较低,也可以选择进入一所普通医学院就读,因为小城市的医院对于你的第一学历并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

但城市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你想要就读临床医学专业,除了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省会城市的医院往往是最低的选择。

但是,如果你的第一学历不够好,或者考试成绩不高,想要在这些医院学医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博士学位可能会成为提升你就业竞争力的一种途径。

而且一旦毕业,他们面临的就业选择也比较局限,大城市的就业太激烈,这里的工作压力和生活成本都非常高。

没有退路

小城市的小伙子小姑娘,一到大城市就面对一个头疼的问题:房价太贵!纵使拼了老命工作,也难以负担得起。

他们可以考虑回到二线城市或回老家,因为那儿的生活成本低,压力小。对他们来说,经历过大城市的繁华后,回到二线城市安家并不是难以接受的。

但对于北京、上海的本地学生来说,情况就不同了。首先,在高考时,由于外地学生对这些城市学校的向往,使得录取分数相对较高。

而在这两座城市,家庭富裕的并不占据绝对多数,很多人的家庭也只是普通家庭,无法轻易承担房价的压力。

北京和上海虽然有农村和居住在胡同或弄堂小房子的居民,但如果工作或职业发展不顺利,他们缺乏像外地人那样的退路。

他们的祖辈生活的地方就在这里,不可能轻易抛弃,去二线城市寻求缓解。因此,他们在专业和职业选择上更加谨慎。

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加入我们的讨论!

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下,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就业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