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预测系列2:考场作文的四种结构模板
距离高考仅有二十天,这几天,看到网上短视频呈现出各种高三学生的近乎疯狂的学习状态,或哭或笑,或喊或叫。青春的压力在高三这一段时间达到极点。其实,只有经历这些,才称得上是完整的青春。
在语文学科的复习上,建议“全面收网”。利用好“积累本”“摘抄本”,将高三以来尤其是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认真吃透,最后15天的时候,全面回归高考真题,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将北京、天津和海南的高考题找来看一看,以防出现自己不熟悉的新题型。
这一段时间还是有很多同学问“作文怎么写好?”的问题,其实,像写好标题、开门见山开好头,结尾升华主旨等技法,相信老师们都经常讲。也就说同学们现在掌握的考场作文的理论知识都是大同小异的。一篇作文能不能拿到52分以上的升格,背后一定是关乎“语文综合素养”和“文化底蕴”的。谈这些,永远不晚,因为这才是语文的“王道”,但是总有“当下顿悟”的人,虽然我一直相信“渐悟”才是人生正道。
考场作文的实际阅卷时间很短,平均十几秒钟,考生的作文能否在瞬间吸引住阅卷老师,让老师舍得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你的文章,舍得打52分以上的高分,肯定是有一些“缘由”。
好作文永远是立意、结构、内容、语言等的综合体现,但是,针对考场作文打分的“即时性”与“短时性”特点,清晰的作文结构绝对是吸引阅卷老师的重要因素。
好的结构能够更快地体现出文章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总结自己的多年的作文阅卷经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是升格作文的显著特点。
在高考考场上,永远不要奢望作文会“突然有灵感”,更不要满足于“即兴发挥”的应对策略。
考场作文不同于文学写作。它是一个60分的大题。阅卷老师没有时间去打开你用文字设置的“包袱”或“迷宫”,老师连你的第一段都读不完,连你的结构都看不清,怎么奢望他们去细品你的“高深”?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每一篇作文“遇与不遇”,都有它自己的“机缘”。)
如何“带着结构进考场”“带着名句进考场”“带着素材进考场”……这些技巧不能再多说了。当然,它实际上仍然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理论。也就是,在奔赴高考考场之前,你一定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这样能够让你更自信,更从容。如何加强有针对性的准备“一桶水”,这个问题下一讲再分享。今天,还是要讲的是考场高分议论文的“四种结构”:
模板1 并列式结构
“分论点并列式”模板是指阐述中心论点的几个分论点是并列关系,具体来讲,就是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
考生在用这种结构模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从同一角度去选择论据;2.在写作时最好将重要的分论点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使论证顺序更加合理;3.分论点要紧扣文章的中心论点,否则会给人内容散乱的感觉;4.各分论点在内容上不可交叉或从属。
模板2 递进式结构
考生在用这种结构模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论点递进式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2.在论证过程中,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3.要抓住各分论点之间共同体现中心论点这一关键特征,将各部分、各层次有机地连缀成一个具有鲜明递进关系的整体,形成一种环环相扣、前后协调的文章结构。
模板3 对比式结构
“分论点对比式”模板用来证明论点的层次是两相对照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自己的论点和主张。
考生在用这种结构模板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感情,不能左右摇摆,不能模棱两可;2.必须为自己的观点选定具有相反或相异属性的人或事;3.必须找出对比点,然后紧扣观点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模板4 起承转合式结构
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的《艺概》有言:“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具体来说,“起”指文章先确立鲜明的中心论点,并选取一个角度对话题进行解读。“承”即承接开头加以论述,引出对这一角度的更深刻的理解。“转”是全文的关键,即转说开去,指在“承”这一基础之上,对话题进行提升,或转折或递进或拓展。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另一面或反面说,讲不同的意见;一种是采用推进一层的写法,转入深处。“合”即收束全文,指将话题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巧妙融合,给出结论性意见。“起”“承”“转”“合”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了很强的辩证关系。
考生在用这种结构模板时,要注意:1.“起”要起得有根据,不能站不住脚;2.“承”要承得有延伸,或拓展出广度,或挖掘出深度;3.“转”要转得自然,不能有刻意牵强的意味;4.“合”要合得严密,让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
优秀考场升格作文示例:(继康整理)
1、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要有义不容辞的自觉。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要有责无旁贷的担当。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2、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
明确捕食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
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不抱自大心理。
3、担当要有情怀,情怀是担当的原动力。
担当要有勇气,勇气是担当的爆发力。
担当要有睿智,睿智是担当的持久力。
4、这个春天,白色让人铭记在心。
这个春天,红色让人倍感安心。
这个春天,绿色让人满怀希望。
5、面对疫情,奋战在前诚可贵。
面对疫情,举手之劳见担当。
面对疫情,点滴奉献显伟大。
6、只有弘扬中国精神,才能闯过实现中国梦的“险滩”。
只有弘扬中国谨慎,才能走好实现中国梦的“道路”。
只有弘扬中国精神,才能写就实现中国梦的“传奇”。
7、“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8:医疗救治科学有效,精准施策,落地有“方法”。
防控举措规范务实,安定有序,执行有“工具”。
宣传引导透明及时,凝心聚力,防护有“保障”。
9、善用“底线思维”要勇于“画地为牢”。
善用“底线思维”要防止“畏手畏脚”。
善用“底线思维”要摒弃“行险侥幸”。
--------------------
作者介绍:董晓康,笔名继康,中国致公党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一中语文教师;山东省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全国中学生诵读大会优秀指导教师;全国N项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海峡两岸高中生辩论赛指导教师;山东省中学生演讲比赛、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菏泽开发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社指导教师;醒湖诗社发起人。诗、词、散文、小说作品散见各级报刊,已出版历史文化散文集《菏泽一中的前世今生》,诗集《有没有读首诗的时间》获首届“牡丹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