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
重阳节的起源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在今天它更多的是民俗文化色彩。但也因源于道教,在重阳节的民俗中主题是祈福、辟邪、避疫、求康等内容,此处介绍重阳知识也重在此处。
1为什么重阳节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有极其浓郁的道教色彩,据《续齐谐记》记载:河南驻马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游学累年。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你家中会有灾祸有灾,应该出门避祸,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桓景听后如言奉行,然后齐家登山。
2为什么重阳节被古人视为危险的日子?
延续至今的重阳习俗依旧保持了登高这一避祸方法,在古代重阳节更是有无数种避祸内容。那么为什么重阳节被视为危险了?这一切都在于重阳节的日期过于极端。
九在易学中是至阳至刚之数,故九月九日曰重阳!但阳气太过必然生阴,万事万物物极必反,故古人认为此日不吉祥。
3重阳节为何又叫老人节?
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此节选定在重阳有其历史渊源。
唐代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有:“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老人在此时如少年场,夕阳红中一片欢。再加之重阳为九九,数而无穷本有祈求长寿之感,更有祈求健康的习俗,故这个节是传统大树发出的新芽。
4辟邪的菊花
菊花在今天经常用来表达污秽的意思,但在古代菊花被誉为有傲气之花,秋菊傲不惧冷风雨。在民间习俗中菊花还被认为是延年益寿之宝!
据西晋《风土记》所载:“汉俗九日饮菊花酒,以拔除不详。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此俗延续至宋,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载“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5古代辣椒茱萸
为什么茱萸可以辟邪,大家可以从茱萸的味道中找到端倪!茱萸是辣味,在古代是被当做辣椒这类调味品用,辣椒在南美洲,在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今天四川人爱吃辣椒,古书中茱萸又名蜀枣,在晋代《蜀都赋》中描绘四川人菜园有“其园则有蒟蒻茱萸,瓜畴芋区。甘蔗辛姜。”的描写,可见气候对人口味的影响是有决定性的,湿润的蜀地自古喜辛辣之物。
不说闲话了,茱萸可以辟邪的原因在于辛辣的食物可以御寒,提升人体阳气,故古人认为茱萸可以辟邪,今天大家可用辣椒代替。
6九月内火
《大戴礼记·夏小正》中有“九月内火”的描述,《夏小正》是历书,内火指的是星相,说的是九月大火星隐而不见。三月大火星又出现,于是又有上巳节,有学者认为这重阳上巳节皆因大火星崇拜而生。
(现代天文学所称的心宿二既大火星)
7阴盛阳衰的九月
在中国古代每个月都有一个卦象作为表示,九月的卦象是剥卦,其象如下图:
大家可以注意到此卦除上九为阳,其爻皆阴,此卦寓九月阳气最高,但仅是最高,此后阴气而生,天寒地冻。
8变成狂欢会的重阳节
在后世人们渐渐的不把重阳节当恶节看了,加之重阳齐家登高等娱乐成分,人们开始在重阳节吃菊花糕,重阳糕等事,更在野外野餐。
据宋《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籍夜饮宴。”此俗延续至清,清《帝京岁时纪胜》中有当时北京人在重阳节呼朋唤友去西山看红叶,去汤泉洗澡,还有在野外野餐的习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重阳节虽然有避疫的成分,有思念亲人团圆的成分,但作为节日它是喜庆的,是要好好玩的节日,当然前提是你有假期。
9重阳节辟邪祈福习俗
各地习俗不一,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为公认的习俗,读者皆可行之,其他根据当地习俗来即可。此处介绍的一个绝对灵,也各地适宜的辟邪祈福习俗,这个习俗就是敬老,大家可把重阳节作为一个提醒,在这天对长辈行孝,继而勉励自己的孝行,长久如此必然趋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