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面对自主招生变化,不如沉下心,从容应对
导读
截止21日,高校陆续发布的自主招生简章,相比往年,政策调整较大,引发了家长和同学们的焦虑和担忧。
目前发布自主招生简章的有:
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滨工程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焦虑和担忧
伴随着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简章的陆续发布,引发的是家长的担忧和焦虑:
1.老师,孩子没有奖项,系统无法填报,省二省三的是不是没机会,没法报自主招生了?
2.听说孩子的论文不能上传了,我们又没有奖项,怎么办?
3.我们是文科生,是不是就没法报考了?
4.孩子发表的文学作品还有用吗?
……
前程优学提醒:
截止到目前3月21日,发布的高校招生简章是19所/90所,虽然目前来看形式很严峻,2019年的自招注定是艰难的一年!但是简章没有发布完,那就意味还有其他的可能!尤其是几所北京高校,有利好倾向。那么不论如何,与其猜测或者跟风恐慌,倒不如踏踏实实的准备好基础材料,改变选校策略,才是当务之急!
二、挑战与机遇并存
为什么今年政策这么严,今年打击的是哪一类学生?
此次论文直接封死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说是“翟天临事件”引发的余波,高校对于“论文”二字避之不及,矫枉过正的背后——大学要和学术造假彻底撇清关系!
对于真正的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意味着机遇:
1、造假者被彻底逐出场外(假论文、假竞赛),竞争对手减少
2、“真实、对口、高质量”的高中生科研成果机会凸显
3、择优选拔逻辑下,“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更有优势
三、高三择校建议
前程优学建议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1、不要太挑剔,尽可能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多报(今年限报数增加);
2、报考要务实,冲稳保都要有,冲高学校不要太离谱,有梦想也要脚踏实地,认清事实;
3、综合评价院校要利用好,分散风险;
4、初审是摸牌,复试才是打牌。
四、文书准备重中之重
过硬的材料,除了竞赛奖项必须是五大学科竞赛等国家申报通过、高校考核认可的竞赛外,报名表、成绩材料等也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同时还需要一篇能够成功打动审核老师的自荐信。自荐信是自主招生申报的必备材料之一,它可以很好地反映考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习成长等,在各类申报材料中发挥着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影响着审核老师对于考生的整体印象。
《通知》再次强调了“学科特长、创新潜质”:报名条件要求“强化对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要求”;招生专业要求“从选拔具有相关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学生的角度出发”;高校考核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招收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是自主招生的本质要求, 而考生在初审中展示“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关键就在于自荐信。
自荐信可以紧密结合申报材料,将考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从中提炼并生动、丰富地展现出来,使审核老师看到的不是一份份数据资料,而是一个丰富而鲜活的人,便于考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来。
五、材料都准备好了吗?
需要准备且盖章的材料你都准备好了吗?包括但不限:
1.文学作品样刊
2.大学先修课
3.获奖证书
4.学校内外社会实践证明等
……这些材料都需要加盖学校公章等。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成绩单需要盖教育处公章,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填写等。这些材料要盖什么章,什么时候准备,你了解吗?
与其担忧心焦,不如沉下心来,从容应对,做好多方面准备,跑赢一部分人,那你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