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出炉!

admin 2023-11-28 108次阅读

据省教育考试院此前消息

广东预计6月25日前公布成绩

6月底至7月初填报志愿

再过几天

成绩就要出来啦!

你的心情如何?

随着高考成绩公布

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展开

“到底是选大学重要

还是选专业重要?”

“是‘双一流’大学的名气重要

还是普通院校的特色实力专业重要?”

“填志愿要不要考虑所在城市大小?”

“好大专强过民办的本科吗?”

……

小媒君提醒:提前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会帮你更高效地填报好志愿哦~今天,小媒君就送上志愿填报指南系列的第一期——志愿填报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咱们辛辛苦苦考来的分数,可不能轻易浪费!

2021年,广东高考“3+1+2”模式正式实施。新高考模式下,志愿填报、投档录取等方面有不少新变化,例如取消高分优先投档线,新增“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参考分数线”,以及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进行志愿填报等。对新高考招生录取还不是很了解?、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文:

01

正确估分

在成绩公布前,大家可以先大致预估出自己的成绩,在估分时可以留出上下10分的浮动。

02

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线

预估分数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大面积搜集数据。不要只看最近一两年的数据,最好参考最近三年的数据,做分析,预测今年分数的大致走向。这个事情说起来似乎很轻松,但是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学校和专业的录取情况,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还没有开始这项工作的同学,建议立马开始哦。相关数据可在《招生专业目录》和《志愿填报指南》中查询。

小媒君给大家准备了部分材料: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整理更多实用数据,后续将陆续推送。记得关注哟!

03

明确各项重要时间节点

接下来,还有成绩和分数线公布、各批次志愿填报及录取结果查询、征集志愿填报等很多事情需要关注,这些都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

家长和考生一定要对各重要事项的时间节点和查询渠道,做到心中有数,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小媒君梳理了去年(2022年)的情况,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分数线公布:6月24日

成绩查询:6月24日14:15后

志愿填报:6月28日至7月4日

招生录取:7月8日至8月11日

(其中,提前批:7月8日至16日;本科批:7月14日至29日;专科批:7月30日至8月11日)。

按照往年的情况,录取开始后的一到两天即可陆续查到录取结果。目前具体的招生日程暂未公布,广东教育传媒将在发布后第一时间跟进,记得关注我们哦!

这里,小媒君建议大家近期多关注“广东教育传媒”公众号、视频号以及“广东教育”抖音号等,你将第一时间获取广东高考权威资讯(成绩查询、录取进程、招生计划、历年投档线、志愿填报干货、专家解读等),助你考上心仪的高校!

04

搜集院校相关资料

一是搜集目标院校资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关规定,熟读目标院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家长和考生需要重点了解其办学性质、办学地点、录取模式(专业级差、分数清、专业清)、身体限制等内容。

贴心的小媒君为大家整理好了广东全省161所高校的招生章程(排名不分先后),。

二是查询目标院校及专业近几年在各批录取分数和录取考生的位次情况。院校历年录取分数(或线上分数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院校录取的难易程度,提前了解目标院校历年录取情况,对考生志愿填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方面的内容,后面我们还会专门整理,供大家参考。

05

了解意向学校

参考一些数据后,确定了感兴趣的学校,如果实在无法取舍,不知道该报哪一所,这时你可以向各个学校的学长学姐了解情况。除了听取学姐学长的建议,还是要进行理性分析,用数据来支持你的分析和判断。当然,在分析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家人的想法等。

06

了解兴趣专业

熟悉完规定后,就要对自己所倾向选择的专业,做个详细的了解。

一是了解院校各学科的具体情况,是否为本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二是清楚各专业在本省的招生计划数,近几年各专业在本省招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三是了解目前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同时对未来各专业就业形势有所了解;

四是相关专业对身体健康状况的特殊要求,考生要合理规避限报专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五是明确自己的强项科目和稍弱的科目,考虑相关科目成绩;

六是专业收费情况。

07

综合考虑 慎重填报

在做好上述准备后,就该填报志愿了。在填报过程中,要结合之前的准备工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1. 要选好第一志愿院校专业组,不管是哪个批次的第一志愿院校专业组,都十分重要;

2. 其次是注意其他志愿院校专业组,在第一志愿院校专业组没有录取时,其他志愿院校专业组就非常重要了;

3. 然后是积极慎重填好服从调剂栏,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4. 最后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即家庭状况、自身情况、经济条件、不同地区院校录取分数的高低,对区域进行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