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科技大学就读是什么体验?

admin 2024-02-08 339次阅读

谢邀,仔细看了下问题,原来这是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将会被用来2020届学弟学妹们选学校的重要参考,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慎重回答的,以下的回答来自我的另一个回答,那次回答到现在已经半年了,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又更新了一些内容。

旁观了好久,还是决定写一写吧。

先自报家门吧,从我的个人简介也能看出来,机械电子工程,来自西苑校区机电工程学院,因此,本人的回答可能更偏重于本学院、本校区,对新区可能因为不常去的缘故,并不是很熟悉。

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1956年,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后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2002年,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

引自百度百科

我要说的,就是洛阳工学院的这部分。

“我和西工大某某某教授师从同一个院士,为什么河科大大收分没有西工大高呢,看看你们都在睡觉”

––––––––车辆学院一位老教授

“我们马上要参赛了,可是河南省的参赛队伍没有哈工大一半多,为什么?因为河南省的水平抵不上他们半个学校”

––––––––机电学院一位教授

引自知乎一位匿名学长

文学上,欲扬先抑,我先说说这里不好的地方吧。

我觉得不好的地方

诸位应该也都提到了,最让人不省心的就是住宿环境,本人在西苑校区就读,自洛阳工学院建院就是这样了,校区八人间、六人间都有,都没空调,据说是学校宿舍楼修建的很早,当时电路铺设时没有考虑到这么大的用电量,带太多空调会崩溃。

洛阳毕竟是北方城市,夏天相当热。我有时暑假留校学习,留校期间更有这种感觉。

迎新季,亲身看到好多人因为对王牌专业的向往而前来询问,又因为比较老的环境选择了开元校区的材料学院,当时感觉蛮心痛的,毕竟对自己学院也是有爱的,还是希望优秀的新生们都能当自己的学弟学妹。

新校区也只有一个区有空调,劝学校管理层如果看到的话可长点心吧,没空调确实有点劝退。【更新:现在已经有空调了。】

记得我第一次来学校报到,还以为到了某个旧小区,路是有裂缝的水泥路,篮球场是水泥(沥青)地面,宿舍的大铁门。。。种种让我一时间接受不了。

历史上,河南科技大学前身是洛阳工学院,洛阳工学院成立之初,是为了和坐落在洛阳的中国一拖、洛铜、洛铝等进行配套人才培养。所以河南科技大学西苑校区坐落在洛阳市涧西区,周边有很多国企,到一拖几乎十分钟就能到。在车辆学院的楼上一眼就能看到一拖的标志性建筑物。

可能是很多普通大学的通病吧。河科大钱不好搞,不是211,不是双一流,放眼望去,省里可能都想不起来还有这么一个学校了,大学建设怎么能缺少钱呢,培养学生一定是要花很多钱的,河科大还是一个工科主导的高校,随随便便一个机床上百万,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学生科创,处处都要钱,可现实就是处处没钱。西苑校区的路,就像是穷人家的衣服,哪里不行了修修补补,所以二十年了,一切都没改变。

当你想搞创新了,你有绝佳的点子了,你找到学校,你说你需要一些支持,学校说他现在没有钱,你说行吧,给我个小房间就行,我自己想办法,学校说不行,我们也没有地方给你。

入学前你踌躇满志,想要听讲座、参加全国大赛,入学后你发现讲座并没多少,参加全国大赛总也轮不到你,别的学校的学生可以公费出国交流,你只能暑假自费外省打工,学校和其他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你很想报名却放弃了,因为你发现自己机票钱都付不起。对呀,谁让河科大不是,不是双一流,就是没有你想要的资源。

你想想嘛,省内一所不知名一本,这其中当然有很多优秀的,因为种种原因来到了这里,当然,也有本来就不爱学习天天打游戏的,,你想象中的那种大牛遍地的大学可能并不是河科大。很多人,其实就是得过且过了。

你想要的那种每个人都在奋进的感觉,可能也并没有。

不好的地方先说这么多吧,其他的暂时还没有想到,以后再补充,也欢迎校友评论补充。

下面是一些我觉得还行的地方

(可能这个回答适合放在“在河科大机电学院就读是一种什么体验”)

首先是,这个地方我能感觉到他是想进步的,他没有得过且过,教书啊,科研啊,总是有一些进步的,虽然现实总是有重重阻力,但是也确实是在进步的。

以下仅针对机电学院:

机械类还是没得说的,学科评估为B-,院长说要搞到B才满意,可能你不太懂B或者B-意味着什么,B级,已经可以说妥妥的211水平了,而就这个B-,也已经是全省第一了,机械学科虽然有过一阵萎靡不振的时光,近些年也是在逐渐复苏的。

先说说学生的感受吧,总的来说就是省内其他都是渣渣,全国比拼我还可以刚一刚的状态。(划掉)可能有的人觉得我说的有点狂了,但狂也有狂的底气的,打个比方,高教杯制图大赛(国赛)河科大已经1连续11年一等奖了,有幸参加过一些大赛,觉得机械类的同学出去还是可以狂一狂的。

到现在也上了很多课程,总体来说老师都非常负责,如果真心对某一方面感兴趣,不会求助无门,没有老师理你。当然,大学里不要指望老师追着你要你去学习,我有感受到老师们在认真教学,而且在想法设法的课程改革,以更适应社会需求。嗯,总体感觉是,大部分学生配不上大部分老师。

再来讲讲考研和就业。

科大还是有很多考研er的,学长对我们的建议是,去考那些已经有学长去过的高校,这些学校真正知道来自这里学生的能力,不会因为你双非的出身否定你,像华科、西工大、大连理工、北京科技都是对我校学子敞开怀抱欢迎的。

当然,我个人的经历并不能作为这个学校怎样的评判标准,但是也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没错,考研要看出身,作为一所n非高校,在考研时不是所有学校都可以选择的,有的学校看到你的学校名字就不想要,有的学校因为科大过去的优秀学长学姐们的表现,也愿意把科大的学生当211高校水平,所以,在考研时还是会因为出身有所限制。

当然,出身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要看你自己努力不努力。说说我看到的吧,机电学院有为备考考研的学生专门准备的自习室,基本上上一届考试完半个月内这一届的学生已经快要把这些自习室占完了,虽然有一部分座位已经年久失修不能用了,但能用的座位也差不多有几百个了。学校还会在不同时候邀请考研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分享经验,有人可能不喜欢在这样的场合听,你也可以自己去找。学院也会统计下每个人的意向考研院校,防止好多人一窝蜂的报考同一个学校。

其实我也不知道要讲什么,先放在这里吧,后边看评论的问题,我尽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