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镇街行|黄江:特色课程提升科学素养,多彩活动激发创新活力
编者按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在教育“双减”中积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今年3月,《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点亮”行动全面启动,逐步覆盖全市33个镇街(园区)。通过深入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深化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五大任务,市镇同频共振,努力打造全市协同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体系。
今年9月,东莞成功举办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倾力打造科学教育新场景、新语境、新动能。各镇街(园区)携优质科学课程、特色科学活动、优秀科学作品等特色与成果参展,亮点纷呈。
为全面展示各镇街(园区)科学教育阶段性成果,推动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即日起南方+推出“科学教育镇街行”系列报道,凝聚东莞科学教育“镇”能量。敬请关注。
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智慧农场应用专项决赛上,由黄江镇中心小学、黄江镇第二小学、黄江镇实验小学学生组成的黄江镇学生代表队,取得了4个金奖、6个银奖、2个铜奖的优异成绩。
这是黄江镇大力推进科学教育的成果体现。通过实施科普教育“点亮”行动,黄江将科学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与此同时,通过举办中小学生科普研学活动、青少年科技节、科普校园行活动等,点燃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在更多孩子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今年7月,黄江镇第二小学车辆模型队在2023年“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中突出重围,获一金一铜及三个一等奖。据了解,车辆模型课程是该校从2014年以来重点建设的校本课程,针对不同学年段形成了初、中、高三个层级的多样化课程。除了常规的科学课程,学校还建造了3间科学实验室,设有航海模型、航空航天模型、建筑模型、智能机器人、乐高机械搭建、趣味软件编程、科学小实验、科幻绘画、3D打印等“科普430”课程。
以黄江镇第二小学为例,当前镇内中小学特色课程涌现,丰富的特色课程在学生们的心田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起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让科学的思想、创新的精神深植校园。
今年3月,“科教大篷车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走进了黄江镇中心小学;6月,“院士科普报告进校园”主题活动在黄江镇实验小学举办;10月,来自全镇15所公民办中小学的800余名学生共同参加了“黄江镇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科技模型挑战赛”……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激发了校园创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黄江镇经济发展局、科协、教育管理中心联合创办了“科普校园行活动”这一新品牌,邀请省级知名科普专家及科技教育团队举办48场科普校园行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特色化项目,实现全镇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全覆盖。
专家们围绕生物、医学、天文、气象卫星、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深入浅出地向中小学生讲述前沿科学知识,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科技团队则以“科技+趣味”“体验+操作”的方式,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项目,培养幼儿的创意思维,锻炼小孩的建构能力,现场感受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
【策划】东莞市教育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
【统筹】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撰文】林群贤
【通讯员】黄江镇教育管理中心
【作者】 林群贤
教育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