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名校考生翻倍增长 贫困学生成为“热手”生源

admin 2024-02-05 289次阅读

专项计划改变农村贫困学子命运

马长君提到的三种专项计划是指教育部实行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再增长10%以上”。这意味着一年有30.6万名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

吉林省2014年首次实施了省属地方重点高校录取贫困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10所省级重点高校针对全省8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单独招生。省招生办根据8个县志愿填报情况和高考成绩统一排序,录取时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相应录取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线。由学校择优录取考生,去年全省共录取贫困农村考生440人。

农村贫困学生成为“热手”生源

长春理工大学2014级学生李硕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家在吉林省大安市烧锅镇乡四一村,父母都是农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全家有1.5公顷土地,但父亲腰部受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便把土地转租出去,每年收入5000多元钱,母亲偶尔外出打打零工。

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李硕身上,希望他能考上大学,他也励志当一名工程师。去年他在贫困县大安市(县级市)第一中学高考,成绩并不太理想,只有555分,距离他理想的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还差了30多分。后来班主任知道专项招生政策,让他第一志愿就报考这个专业,结果成功录取。

长春理工大学给予他特困助学金每学年4000元钱,并通过助学贷款缴纳学费,现在他已就读一年,成绩在学院名列前茅。

长春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李全勇介绍,去年学校拿出国家级重点学科来招录农村考生,就是希望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走出贫困的代际传递。从实践来看,农村学生具有吃苦耐劳、进取心强的特点,他们虽然在录取时成绩差一些,但是入学后很快就能赶上来。

“现在高校面临的问题是贫困地区的生源紧张,全省十所省级重点高校录取八个贫困县的学生,每个县只有一两所高中,还有国家实施的另两项计划,等他们招完,就没剩下多少学生了。”李全勇说。(原标题:贫困县名校考生翻倍增长 寒门学子成“热手”生源)

以上”。这意味着一年有30.6万名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

吉林省2014年首次实施了省属地方重点高校录取贫困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10所省级重点高校针对全省8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单独招生。省招生办根据8个县志愿填报情况和高考成绩统一排序,录取时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相应录取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线。由学校择优录取考生,去年全省共录取贫困农村考生440人。

农村贫困学生成为“热手”生源

长春理工大学2014级学生李硕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家在吉林省大安市烧锅镇乡四一村,父母都是农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全家有1.5公顷土地,但父亲腰部受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便把土地转租出去,每年收入5000多元钱,母亲偶尔外出打打零工。

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李硕身上,希望他能考上大学,他也励志当一名工程师。去年他在贫困县大安市(县级市)第一中学高考,成绩并不太理想,只有555分,距离他理想的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还差了30多分。后来班主任知道专项招生政策,让他第一志愿就报考这个专业,结果成功录取。

长春理工大学给予他特困助学金每学年4000元钱,并通过助学贷款缴纳学费,现在他已就读一年,成绩在学院名列前茅。

长春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李全勇介绍,去年学校拿出国家级重点学科来招录农村考生,就是希望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走出贫困的代际传递。从实践来看,农村学生具有吃苦耐劳、进取心强的特点,他们虽然在录取时成绩差一些,但是入学后很快就能赶上来。

“现在高校面临的问题是贫困地区的生源紧张,全省十所省级重点高校录取八个贫困县的学生,每个县只有一两所高中,还有国家实施的另两项计划,等他们招完,就没剩下多少学生了。”李全勇说。(原标题:贫困县名校考生翻倍增长 寒门学子成“热手”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