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解读(附大学排名)
什么是纳米材料与技术?
想要了解纳米材料与技术,首先要弄清楚“纳米”是什么。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大约相当于1根头发的八万分之一。别看它身材小,但作用很大。因为纳米正好介于以原子、分子为代表的微观世界和以人类活动空间为代表的宏观世界的中间地带,而且纳米材料还带有“特异功能”,具有奇异的化学物理特性。
例如,有些纳米材料十分结实,强度比普通金属高十几倍,同时弹性又堪比橡胶,人们幻想有一天会使用这样的纳米钢材制造出汽车、飞机或轮船,使它们的重量减少到原来的1/10;而有的纳米材料轻而柔软,又非常强韧,密度是钢的1/6,而强度却是钢的l00倍,做防弹背心再好不过;还有的纳米材料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直接作为电源使用。
纳米虽然微小,但是它构建的世界却是神奇而宏大的。纳米技术就是利用纳米材料的奇妙性能,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零部件和产品的技术。一些权威专家预测,未来纳米技术将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大显身手”。
这个专业学什么?
在2012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中的材料类二级学科,标准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内容大体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公共课程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从大二起,学生会接触到部分材料类、纳米的专业知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化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量子统计、材料表面与界定、纳米结构与性能、低维材料物理与技术基础、磁性材料等。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很多院校还会根据各自的培养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专门制定适合本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主干课程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效应、纳米材料的结构、尺寸和形貌的表征技术、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与表面修饰、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与应用、纳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微加工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等。
身材虽小 领域宽广
有学者曾预言,本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纳米科学技术。而纳米技术又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坚固基石。未来的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将向新材料、微电子、计算机、医学、航天、航空、环境、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业等诸多领域渗透。
以目前纳米科技整体发展状况而言,欧、美、日已大力发展多年,而我国的纳米科技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科研水平或市场契合度,与欧、美、日均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大也意味着潜力大、空间大,一旦纳米技术进入日常生活,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肯定会急剧上升。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以及与纳米材料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微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于高科技发展需要,可从事材料领域高科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等工作。
毕业生主要在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者在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从事新材料研制、新产品开发及新技术工艺研究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
纳米技术虽然在科研领域比较热门,但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该专业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方向以研究单位和高校居多,也有很多人选择进一步深造,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
就业方向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一般都可以在科研院校及纳米材料、黏合剂、涂料、电镀、陶瓷等相关领域从事相关产品开发、生产和检测等工作。与材料专业方面的学生基本有着相似的职业发展道路。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石油、学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3 学术/科研
4 原材料和加工
5 政府/公共事业
6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7 教育/培训/院校
8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研发工程师
2 材料工程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 深圳
2 北京
3 上海
4 苏州
5 无锡
6 厦门
7 广州
8 武汉
就业前景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以及与纳米材料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微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于高科技发展需要,可从事材料领域高科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等工作。
2017-2018年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排名
1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
2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古都南京。学校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校园占地311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现有实验室56个,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2亿元;图书馆藏有中外文图书文献182万册;拥有2个标准运动场和室内体育场馆等完备的体育设施。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
4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82年,学校复名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并入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