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怎么样?

admin 2024-02-03 290次阅读

6.21一更 7.22 二更(懒得写诶感觉也没啥意思)7.26微更

————————————————————

这个回答权且当作我在成师这半年(对,半年都不到)里的感想吧。

1.志愿填报

先介绍下我的情况:四川理科19级考生539分,离一本差8分,超二本80分。

我先从兴趣与就业形势找到相应喜欢的专业,然后从学校(学风、评价、校史、硬件)、城市(实习、工作、生活)、专业(兴趣、师资、考研)、分数(对应学校)等这几方面综合考量。

院校初选

院校复选

第一志愿都说“冲一冲”,多半是录取不上,但也有可能学校今年分数调低了你刚好够格。

所以我填的成都大学。我看了它前三年最低调档线,明白录取的机率很小。

第二志愿,就是肯定会被录取的,而且分数不会浪费太多。我层层筛选出了这几所学校:(从高到低排序)

长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成都师范学院、广西科技大学。

然后我是这么分析利弊的

长大:意向专业可以,在市中心方便,校名好听,在省外;坐火车需40小时,宿舍条件差,长春没成都有发展。

三峡:意向专业可以,占地面积大,宿舍和其他硬件可以,在省外,校名听说会改;进城不方便,s不看好万州发展。

民大:小语种是优势,小语种有前景,紧挨地铁就在市区里,在省外;对小语种无感,多半要出国家长不太支持,当时看到评价说学风一般。

师院:紧挨地铁进城方便,成都机遇多,意向专业可以,宿舍6人寝;校名不好听,占地面积较小,12年才改制升本,藏书较少,在省内。

科大:意向专业可以,占地面积特大,在省外;没在省会,意向专业在老校区硬件及宿舍差。

最后选择了成师,主要原因是……它在成都。

论师范专业,成师比不过绵师乐师内师(而且乐师内师肯定会受当地zf的大力支持),但它地理位置好,分数也要高一截。

最后呢,我被第二志愿第二专业录取…

之后了解到

成都大学545,就差一道理综选择题的分呐

第二志愿第一专业,就差一道语文选择题的分

既来之则安之,成师我来了。

———————————————————

2.第一印象

在填报志愿前是从未听说过的。我突然想起用志愿系统帮我分析时,概率最大的是……成师

啊,真成真了

配的校门的图。没啥感觉。包括之后百科啊官网啊搜照片啊…微博微信B站知乎从未想过。

最影响第一印象的便是录取通知书了

当我兴冲冲的拆开快递后傻眼了

啊这……学校这么穷吗录取通知书的纸质还没房地产海报的好

还有那个新生手册的封面,都马赛克了……

这么不走心吗

因为之前拿到过这学校的招生宣传手册,一样的封面但是是清晰的。

我只好这么安慰自己:

“从达州到成都,很可以了

自己选的学校,也要硬着头皮读下去”

加了学校群、学院群、专业群、班群。学院群里几个热心的学长学姐不厌其烦回答我们问题、跟我们聊天,挺好的,虽然当时我也没啥感觉。

坐火车再坐地铁,走出地铁口有个漂亮成熟的小姐姐为我们指路:前走100米就能看到学校校门了。挺暖心的。

那天下着雨,拖着行李也很是不方便。我还记得走到校门口时,我对妈妈说:“额,虽然这话会显得我很虚荣…以后你们向别人说我的学校时,就叫成都师范,别叫成都师院。你看那成都理工大学也没喊成都理大”。妈妈说要不站在校门口那来拍一张,我说不了。报到的一路上没有悲伤也没有欣喜,就这么平平淡淡的开启了我的大学生活。

不能悲伤啊难不成再去读个高五?也没有欣喜,道理都懂。

宿舍是按班级为单位由辅导员随机分配的。床位则是先占先得。虽然没有空调不是单独上床下桌,但总比8人寝好。

路上砖块也是没人维护,那天下雨松动的砖块积水跟地雷似的。这些细节都能反映这所学校的人文关怀。

这就是即将伴我4年的寝室

记得有天早上(好像入学的第三天)我去食堂吃早饭。我看到在一个角落里有位学姐在那背书,对我的感触很大,很大。(当时还悄悄拍了张照片,怎么现在找不到了)

——————————————————

3.

(从这里二更,但我忘记原来打算要写啥了,想到啥就写啥吧)

(1)学校升本才8年。之前查资料知道这个,想过可能本科教学经验不足,但后面觉得学习主要靠自己,而且这也说明学校在不断发展,最看重的是它在成都,所以没在乎这个劣势。现在来看,真的是板上钉钉的劣势。

(2)学校名字,真的很重要。我不断说服放下那虚荣的心。学校里的人都不叫“成都师院”的,道理都懂,我之前也是。一次语文课有同学在群里说成都师范,老师给了纠正:“成师、成师院或成都师院才是正确的简称,成都师范一词是……(我记不清他是怎么解释的了),大家不要认为叫学院就低人一等了”。英语课老师也解释过为什么学校的英文名是而不是(我也忘了)。所以呢,我要么叫学校为“成师”,要么直呼全名。

但当对外宣传,或者投简历时,校名首先是筛选项,一些HR可不会想那么多,你能感受到校名的重要性……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考一所名牌大学真的很重要,别怪学校,要怪就怪你没考好…就像我现在问你,你对广州大学是什么感觉?“没听过”“双非吧”。这学校在川收分高得很哦,那就更别说什么成都大学,甚至成都师院了。我们校长不叫校长,叫院长…(哦对了,我对新校长的印象感觉没那么好)

(3)学校没有硕博点。学校升格大学,要求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5%。填报时知道,但想的是“学校有无研究生点与我无关”“我肯定不会考本校的研噻”现在想想,emmm…

(4)学校的定位要清楚。学校的师范类,主要是为四川基础教育服务的。你可以看看学校王牌学院的简介和就业去向。会有人问“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和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哪个好”,我说个无脑的直白话:看你,成大师院办学悠久,前身为成都师范学校,在成都有众多的教学、实习和校友资源,赫赫有名的附小也多。成师师范类主要面向教育薄弱地区服务,带有高尚光荣的品质,学校引以为傲的“千名校长,万名教师”,那是过去式啊荣光属于四川教育学院,学校已经改制了!简单的说,8年建校史。那个猪八戒CEO他也只承认自己的母校是川教…(上面话语中若有表述不对的欢迎批评指正)

(5)学校穷。填报之前我也有所耳闻,但实在是低估了钱的重要性。穷是对比出来的,说的就是和成大比,没办法这学校将成为我一生的心结…比如我们学院志愿者经常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学校也很少有周边或宣传广告之类的,像学生活动中心团委办公室这些太寒酸…学校卖地啊你知道吗,那么大一圈的土地卖出去拿来建房子,每每看到拍校门或图书馆的照片总要出现那丑不拉几的商品房真tm难受,学校实控没有1100亩啊(有一说一,地铁站旁修房子很吃香)

左边理想右边实际。有的是商品房、驾校、菜地、幼儿园

对比使我嫉妒、焦虑、自卑、欲罢不能。成大有钱,成都市zf的干儿子,所以土地能扩张;宿舍4人寝、宿舍高配(空调、微波炉、冰箱)费用还不高;假期留寝有关怀;买下地铁站名;承办大运村;重视创业,基地都很多;图书馆也是高配……我们呢,就一个两层是食堂;假期广场关门食堂就一个窗口那种感觉多孤独;洗衣机还要抢;6人寝真的好小,空调始终是招生的硬伤;许多市内高校活动我们要么藏得深,要么没名额;最重要的是一些人才、科研或教学方面啊,不过这方面学校还是会勒紧腰带使劲砸钱的。

讲真,如果你分数有一本线的话,报成大,性价比真的高。虽然二批次里成大比成师高10多分,但这四年,乃至后面对你的影响是真的太大了。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但你要问我成师和绵师选哪个,除了川师和西华师大,其他师范院校里成师最高,其次绵师,也差不了多少分。论师资,成师绝对可以倒数,升本才8年嘛,绵师好歹有研究生点;论zf支持,成师肯定倒数,你想嘛像乐山内江拿得出手的高校就是乐师内师,绵阳则是西科大绵师,zf关怀杠杠的。成都这么多高校(当然一些是中央直接关怀),成师能分几杯羹?论机遇的话,成师第一,这也是为什么它收分最高的原因(喂!学校升本才8年分数线就逼近一本线了)。我一直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但也不能忽略学校环境因素。绵阳确实是四川第二,重视教育(那也是中小学更侧重)科技兴城,但和成都真的有太大差距了。所以我还是选择成师。

(6)偏。无论温江再怎么发展,什么成都中心城区…它就是郊区,它就在四环外。进城40分钟起步,去成都站、春熙路这些1小时,去世纪城西博城双流郫都你能深深感受到没在环内的痛。

(7)感受不到来自学校的人文关怀。你问我什么是人文关怀?举些例子(不再说空调、买站名、官网界面、一个食堂了)

办事时学校管理层衔接的好,不至于东跑西跑或等很久;

新生报到时在火车站就看到学校的指引牌;

返校时收到来自学校的健康包;

墙面路面及时维修;

厕所的洗手液总是满的;

假期天不冷待留校学生;

即使疫情不便也能多渠道举办毕业典礼;

去体育馆开大会不再自带板凳;

中秋要么不发月饼,要么发能下咽的;

……

(不好意思有的是我太矫情提出的要求)

(8)学校本就实力不足,非师范专业更是不受接见。特色,男女比例算一个,可难不成你一所大学一直靠这个宣传?就说你的专业,在成都,教育的,你跟川师比得过?理工的计科的,和成理成电比得过?体院的,比得过成体?你说我在校拿过奖学金、当过学生干部、技术过硬,问题是一些HR上来就看学校,甚至要求第一学历。还有,

“你在哪读”“成都师范学院”

“出来当老师吗”“不不,出来当会计/卖汽车/敲电脑”

当时看到我在花钱买的志愿书上,看到我现在的专业它写“本校生推荐”

虽然不是学校特色专业,但好歹是推荐嘛,最重要的还是城市

现在想想,emmm…

而且说了这么多城市,我觉得这剩下的三年极有可能很少出温江,甚至这小小的学校。

(9)学校小。学校大,气派,像个大学,后面还可发展修楼。学校小,办事/上课/吃饭方便。学长学姐们说“学校虽小,五脏俱全”还是给了我很大的镇定。

(10)个人情况而已。我的宿舍在二楼,还是背阳处,而且外面的树把阳台遮完了,潮湿阴暗。遇到的室友也不大合得来,寝室外观上是毛坯房里垃圾堆。

(11)校门旁边就是地铁站。这是学校一个优势,当时填报也是看重这点的。因为地铁,方便了进城,加快了联络,办事效率提高。比那行地铁转公交,甚至只有公交的好。

(12)学校坐落于温江大学城。沾西财的光,蹭课也不是不可以;去大湾虽然有些小远,但总比没有好。温江大学城又叫成都大学城,因为郫都那边还差点火候。温江也好歹在第二绕城内,像在金堂都江堰的高校去市区就有些恼火。

(13)天气好的话站在高处望得见雪山。哈哈,这个算是给生活加点料。

网图,侵删

2019.4.10 成都晚霞

(14)学校好歹是个本科。毕业双证,能穿学士服。名字上比那些一长串职业技术学院又要好些。

(15)我从学长学姐和老师们那是感受到人文关怀了的。我遇到了学院里很好的两委会干部们,为我们指点迷津,树立榜样。我也对比过其他学院的情况,我们这边真的做得规范,很温暖。专业课的老师们很好,像教导主任给我一种屈才的感觉,我们太差劲了配不上他的野心。还有像教务处网站那么小众,也在一直更新没成为僵尸网站,挺好。

有时候想到学生部门里热心又优秀的前辈,树林里勤奋背书考研的学姐,健身房里锻炼身材的学长,还有那些兢兢业业的老师...... 嗯,一起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吧~

(16)我还是庆幸宿舍没在1楼,楼层矮的唯一好处是下楼方便。宿舍6人寝比8人又要好些。感谢没遇到极端或不好处的室友。

(17)图书馆是学校里唯一基本没有槽点的地方。外观很大气,造型和内部装修不错。空调冬夏都有。开馆时间也提前了,不会再怎么羡慕成大。也有专门的自习室。配置算是标准的。在图书馆里你能找到很多优秀的人,即便大家刚进来时都是不够一本线的人。

(18)不知道是没对比的原因吗,我觉得学校好几栋教学楼外观挺好看的诶,不像其他一些学校毫无特色的方块块。设计师有眼光,这些建筑经得起拍照,无愧#成师之美#。

——————————————

刚才突然想起

前段时间我去查了下我填报的那几所学校

记不起哪两三个学校了,好像三峡、科大、民大、长大都有

我想要的那个专业,分数是不够的……

要值得小庆幸的话,对自己现在的专业还是挺喜欢的,没有转的想法。

至于考研和就业嘛,emmm…我没怎么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