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今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理科分数线只有407?
今天看到福建省部分的征求,有些感慨,来补下回答。
2020的高考,因为遇上疫情少见推迟。而在福建,2020届高考生不仅是最后一届文理分科,又碰上本科批第一次全部合并录取,这创造了什么?一个时机。
在目前福建公布的征求计划中,农林大和医科大可以说是最引人注目,两所福建一本院校和那些原来的二本三本出现在同一名单中(其实警院也让我比较意外,特别是行政管理专业在缩招了一半的前提下仍有空缺)。
按照往年,无论文理,分数要达到省划定的一本线的情况下你才有资格报考这两所学校。但今年,你只要在本科线之上,你也能拥有这个机会。刚刚巧,你想冒险冲一冲,刚刚巧,你就被调剂这个没有人报考的专业。即使没有明面上的本一本二划分,但哪所大学好,哪所大学差,大家心里都有数。你的第一学历从一个普通本科,变成了省内甚至可以说是老牌本一,这个漏捡得绝对值。(16个平行志愿,你冲个10个都没关系)
这位报考厦大马校的考生,同理。
以下为原答
407,高本科线5分。
说起来这位考生挺偏科的。马校英语要求120,就算TA踩着这个线,剩下三科总共287。福建高考语文改卷近年都比较宽松,平均分就可以达到100+的程度,一般只要有写就会有分。而就个人认为,英语达到了优秀水准,语文也应该还是可以的。至于该生剩下的数学和理综,嘛,我也不好多说。
这位考生若是走保守填报路线肯定上不了什么好学校,填报不慎还有可能滑去专科。但TA的“冒险精神”让TA翻了身,荣获今年捡漏王(个人暂时没看到更牛逼的例子)
一个可能是哪所名不见经传的本二本三学校甚至是专科预备生,摇身一变,最后有机会拿上中游985的毕业证书,这含金量瞬间上升了好几个档次。而若在正常情况下,对于普通学生,这些则是要用无数个日夜的刻苦换来的。就像别人一时的运气将你三年的努力踩在脚下,换了谁谁不难受?
但,说得直接些,这就是现实,你难受也得认。因为现在的你没有能力去改变。
志愿填报就是第二次的高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地位甚至可以被摆在高考之上。往年,各个省份也都存在的这样“捡漏”的例子。分数是你的基础,运气是你的加成。
针对你所说的几个问题
马校与嘉庚其实并不能等论。马校是分校,嘉庚是独立学院,它们从本质上就有区别。独立学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本三。今年要求转设,嘉庚很有可能不再挂有厦门大学的名头,直接改名嘉庚学院或者其他,与厦大的关系也就更加远离,而马来西亚分校是不受影响的。
厦大自降身价,不如说是马校自降身价更合适。招生办自身存在问题。
rmb的力量。闽台合作,国际合作,之前的独立学院,可以说,其实都是rmb的力量。这些挂着名校的名头,分数又比普通线低,摆明了就是吸引部分人花钱上名校。至于该考生的情况,个人认为,还是运气及冒险精神发挥了主要作用。马校往年也没有猛降到本科线的情况。一般的志愿填报讲究冲稳保三层,再怎么想冲,多数人也该有种“自知之明”,不会报超出自己层次的学校。但这位考生敢于“冒险”,再加上富裕家境的助攻,于是TA就成功了。如果没有那份运气,不选择出国留学,rmb的力量在绝对的分差之前也是难以发挥作用。
酸,我理解,因为我也酸。
985的本科能敲开好单位的大门,985的硕士也一样能,若再往上读,不愁没地方要,再不济,还有公务员考试,甭管你是还是双非,学历统称本科。
清华北大越南分校...说句大实话,梦里倒有可能。(也许等到某一天,你若成为了清北的校长,倒可以去试试)
个人看法,不喜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