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校长范跃进的治校之道:落选双一流,拿下3000亩新校区

admin 2024-01-30 358次阅读

2015年7月,即将迎来57岁生日的范跃进赴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彼时的他豪情万丈,提出青岛大学要在国际对标伯克利大学,国内对标苏州大学。

这位经济学出身的大学校长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标准一降低,满眼都是成绩;标准一提高,满眼都是问题。标准在哪里,发展就在哪里。把短板找准了,才能发现问题,奋起直追。”

2年之后,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此前被寄予厚望、呼声颇高的青岛大学落选这份双一流名单。

要知道,青岛大学是把这次入选“双一流”看作是落选211之后重新证明自己的一次机会。

2016年6月,人民日报微博发布消息,211、985的时代即将过去了,未来是“双一流”大学的时代,一直以来双一流大学的传闻得到了确认。

因此,争取双一流大学就成了青大当时最为迫切的目标。

据说,青岛大学不仅得到了青岛市政府的支持,还得到了山东省政府的支持,十三五期间,青岛大学将成省市共建的大学。

2016年11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申报的一流学科审核认定结果,共认定立项建设一流学科32个。其中青岛大学4个专业入选。

有消息称,“四个一流学科,省里每个学科支持一亿。”

同时,青记看了几份青岛大学党委下发的文件,其中提出的目标是“瞄准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建设目标”。

在经历了错失211之痛后,青岛大学迎来了一个可以和其他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所以说,落选双一流,对于每一个青大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比惋惜和悲痛的消息。

以至于2017年9月22日,青岛大学的官方微信不得不临时推送了一篇《致所有关心青大的人:我们一直在努力,从未止步》。

整篇文章的内容翻译过来就是:我是学渣,但我祖上学习好,现在我也不差,我有柴米油盐的生活情调,蹉跎岁月还是可以的。

坦白说,青岛大学落选双一流其实还是自身实力不济。

青大在全国一级学科排名前十名的学科有三个,排名最靠前的是张嗣瀛院士领衔的系统科学,在全国学科排名也不过位列第四,但此次全国入选一流建设学科的系统科学专业只有两所学校,这能怪谁呢?

所以在落选双一流之后,范跃进也直面差距,在接受青岛日报记者“青大离一流大学还有多远”的提问时,范跃进是这么说的:

青大提出三个“一流”的概念:一流本科、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十三五”期间,青大的战略重点是前两个“一流”,目前青大离一流大学的还有段距离,这个要符合规律,不能像我的名字一样贸然“跃进”。但根据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化发展的理念,建立起一批一流的学科是可以做到的。

中国的高校一直都充满了对教授治校的理想憧憬,也总是会不断提及梅贻琦提出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著名论断。

但往往,中国的大学有大楼,没有大师。

范跃进担任青岛大学校长期间的治校思路同样没有脱离这种不健康的发展思路,学科建设离一流大学还有距离,但在校区扩展、大楼建设上却成功实现了“跃进”。

坦白说,在不少青大学生印象中,青大的新一轮腾飞正是是从范跃进上任校长后开始的。

纵观范跃进在青岛大学2年7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对青岛大学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主要表现在青岛大学的校区又多了,又大了。

范校长上任后推出了《青岛大学服务青岛行动计划》,其中提出了“青岛大学是青岛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青岛大学是青岛的就是世界的,青岛大学服务青岛就是服务世界”的理念。

这个理念让青岛十分感动。

2016年1月4日,时任青岛市长张新起就创新发展的主题莅临青岛大学调研指导。

张市长对《青岛大学服务青岛行动计划》中的理念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大学深入对接,抓好实施。

张新起市长表示,青岛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青岛有多高,青大也应该有多高,二者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青岛大学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学校加大改革发展力度,充分融入青岛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青岛市相互促进,互动共融,实现腾飞。

有了青岛市政府的支持,青岛大学在如何飞跃发展上想象力十足。毕竟,“青岛有多高,青大也应该有多高。”

2016年4月15日,青岛大学党委出台了一份《 青岛大学关于优化资源配置的意见》中,其中提出,紧紧抓住青岛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青岛市委市政府支持,开展新校区选址论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探索构建 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形成“一体两翼”的办学新格局。

要知道,这时的青岛已经已经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了,无论占地面积还是在校规模,在体量上已经够大。

但范校长不这么看,他认为:

青岛大学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于四校合并的原因,现在各校区建筑风格不统一,校区建筑布局缺乏整体规划。目前,学校正在谋划“十三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应从长远出发,对校园建设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优化校区功能布局,逐渐形成统一的建筑风格,建设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百年校园。

当青岛大学提出要新建一个校区时,红岛、即墨是猜测比较多的两个地区,至今网上还能查到青大在红岛建新区的传言,可最终花落胶州。

青岛大学胶州校区也是胶州市引进的第一所公办本科院校,而胶州校区也是青岛大学继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之后的第四个校区。

2017年12月19日,青岛大学胶州科教医园区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这意味着该校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018年2月11日,山东省委组织部发布任前公示,其中,山大副校长胡金焱拟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现任青岛大学副校长夏东伟拟任校长。

这意味着即将于今年8月迎来60岁生日的范跃进不久将告别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双肩挑的2年零7个月时光。

落选双一流,拿下3000亩的新校区,得与失之间,大师与大楼的碰撞,不知道范校长对自己治校的功与过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