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admin 2024-01-28 332次阅读

一、教育经历

1.2006.09~2010.12博士研究生就读并毕业于云南大学动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师承叶辉教授,张亚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2.2000.09~2003.12硕士研究生就读并毕业于云南大学动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师承江望高教授;

3.1985.09~1989.07本科就读并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专业,获学士学位,师承高中信教授。

二、工作经历

1.2012.01至今任云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动物学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

2.1989.08~2011.12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工作,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科研和管理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工程师、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所长/党支部书记/正高级工程师;

三、学术兼职

1.2020年开始任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专家组成员;

2.2019年至今任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专家组成员;

3.2018年至今任IUCN亚洲象专家组成员;

4.2018年至今任云南省亚洲象专家委员会成员;

5.2014年至今任云南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

四、科研奖项、人才称号

1.2015年,成果“西双版纳蝶类多样性”(第一完成人)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2011年,入选云南省委组织部联系专家;

3.2011年,获“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4.2010年,获“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称号;

5.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6.2006年,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五、承担教学工作

1.主讲研究生课程《动物分类学原理与方法》;

2.主讲本科生课程《动物生态学》和《资源动物学》。

六、科研团队建设、指导学生情况

1.领衔的科研团队

2019.08至今,负责云南亚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18.09至今,负责云南大学动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团队;

2016.01至今,负责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中心。

2.团队主要成员:李正玲、赵雪冰、刘德军

3.指导研究生(含在读和已毕业):

2020级(准研)硕士研究生:张越艳、谭德安;

2019级(在校)硕士研究生:朱高凡、刘嘉琦、张磊、崔宁、何富荣;

2018级(在校)硕士研究生:汤永晶、蒋桂莲、黄元、吕婷;

2017级(已毕业)硕士研究生:王方、姚冲学、王智红、梁良、刘宇(联合指导: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饶定齐副研究员)、张恒振(配合胡俊杰副教授完成指导);

2016级(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姜志诚、张志中。

4.研究涉及领域

研究团队涉及领域:动物生态学、动物分类学、保护生物学、行为生态学、动物资源学、民族动物学、动物种群遗传学及动物相关领域。

5.主要研究的动物类群

[1]大型哺乳动物:亚洲象、蜂猴、西黑冠长臂猿、豹(金钱豹)、黑熊的生态学、行为学;哺乳动物多样性;

[2]鸟类:绿孔雀、红嘴鸥、钳嘴鹳生态学;鸟类多样性;

[3]两栖类:双团棘胸蛙、大蹼铃蟾、红瘰疣螈的生态学;两栖动物多样性;

[4]昆虫:蝶类分类、生态及人工养殖技术;昆虫多样性。

七、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1] 2020.01-202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中国亚洲象生境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No.),经费57万元,主要参与;

[2] 2019.01-2019.1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委托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专项-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观测与评估——2019年兽类生物多样性观测与评估——2019年云南南滚河样区哺乳动物红外相机观测”,经费14万元,主持,在研;

[3] 2019.07-2020.08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委托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专项“思茅区、江城县等2区县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哺乳动物)”(合同编号8-2-3-7-11),经费57.2万元,主持,在研;

[4] 2019.05-2020.05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委托项目:“思茅区、江城县等2区县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鸟类)”(合同编号8-2-3-7-4),49.7万元,主持,在研;

[5] 2019.05-2020.05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委托项目:“思茅区、江城县等2区县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昆虫)”,经费49万元,主要参与,在研;

[6] 2019.01-2019.12北京自然博物馆委托项目:“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懒猴种群数量及栖息地专项调查”,5万元,主持,在研;

[7] 2019.11-2020.1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项目:“云南哀牢山新平段2019年迁徙鸟类及疫病监测”,经费30万元,主持,在研;

[8] 2018.01-2018.12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委托项目:“云南省野生亚洲象本底资源调查”,经费27.4万元,主持,已结题;

[9] 2018.06-2018.12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委托项目:“2018年黑熊、野猪笼捕技术研究项目”,经费5万元,主持,在研;

[10] 2018.01-2019.1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版纳低山盆地(Pa03-1)地理单元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经费50万元,主持,在研;

[11] 2018.01-2019.12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沧源管理局委托项目:“2016年南滚河亚洲象拯救保护项目”(研究性二标段)(合同编号:NGH-YD-),经费64万元,主持,已结题;

[12] 2017.01-2017.1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委托项目:“云南玉龙雪山样区两栖类观测”,经费5.5万元,主持,已结题;

[13] 2017.01-2017.1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委托项目:“云南沧源县哺乳动物红外项目观测”,经费12万元,主持,已结题;

[14] 2017.01-2017.1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委托项目“云南马关县哺乳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经费45万元,主持,已结题;

[15] 2016.01-2016.1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委托项目“云南玉龙雪山样区两栖类观测”,经费5万元,主持,已结题;

[16] 2016.01-2016-1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委托项目“云南沧源县哺乳动物红外项目观测”,经费18万元,主持,已结题;

[17] 2016.01-2017.12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委托项目“新平县野生绿孔雀资源调查”,经费26万元,主持,已结题;

[18] 2015.01-2016.12云南省林业厅下达项目“亚洲象食性及行为学研究”,经费30万元,主持,已结题;

[19] 2014.07-2015.07云南省林业厅下达项目“云南省西双版纳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经费58万元,主持,已结题;

[20] 2014.01-2015.1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达项目 “中国亚洲象种群数量及栖息地专项调查”,经费20万元,主持,已结题;

[21] 2013.01-2013.12北京自然博物馆委托项目“云南省懒猴种群数量及栖息地专项调查”,经费20万元,主持,已结题;

[22] 2013.07-2014.07云南省林业厅下达项目“云南省普洱市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经费60万元,主持,已结题;

[23] 2010.01~2012.12云南省林业厅下达项目“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补助资金项目”,主要参与,已结题;

[24] 2008.01-2009.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委员会(UNSCO)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MAB YOUNG 2007):“The of and human being in ”,经费$,主持,已结题;

[25] 2007.01-2008.12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项目:“西双版纳自然博物馆建设”,经费350万元,主持,已结题;

[26] 2006.06-2007.03勐腊县大沙坝水库工程管理局项目:“勐腊大沙坝水库淹没区鼷鹿保护工程建设”,经费88万元,主持,已结题;

[27] 2006.01-2009.12云南省科技厅国内合作计划项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走廊带规划与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示范研究”,经费65万元,主持,已结题;

[28] 2005.06-2007.02云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景洪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恢复技术示范研究”项目之子项目“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及子项目“生物走廊带建设”,经费40万元,主持,已结题;

[29] 2005.06-2005.12北京师范大学承担国家重大(973)项目“纵向岭谷区重大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中的子项目:“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建设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参与;

[30] 2005.02-2006.02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委托项目“西双版纳热带鸟兽调查与监测”,经费1万元,主持,已结题;

[31] 2004.04-2006.12云南师范大学获准的国家自然资金项目“自然保护区周边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生态学机制和缓解对策”,参与;

[32] 2002.08-2003.08云南省林业厅项目:“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经费20万元,主持,已结题;

[33] 1998.06-1998.12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达项目:“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骨骼的野外搜集及标本制作”,经费5万元,主持,已结题。

[34] 1997.01~1998.12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首次监测”,经费20万元,主持,已结题;

[35] 1989.01~1996.12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项目“西双版纳热带蝴蝶人工养殖”,经费20万元,主持,已结题。

八、主要论文(“*”示通讯作者,“#”示并列第一作者)

[1],,,,YuLiu,,,,,,*.(2020). China' [J]., 367(6476):373-374.

[2]Hu Jun Jie, Huang Si,Chen Ming Yong, Wen Tao, Esch , Liu Qiong, Liu Ting Ting. (2016). , n.sp (: ) from 's mouse deer ( ) (:)[J]. , 115(10):3973-3981.

[3]Shu Chen, -Fang Yi, -,Ming-Yong Chen, L. Webb.(2013). a -, and risk-based to human– [J]. ,168, 31-39.

[4]Dong-ru Zhang,Ming-yong Chen#, W. , Jing Che, Jun-feng Pang, Jian-sheng Hu, Hui Ye and Ya-Ping Zhang. (2010). and in : of the spiny frog, () [J]. ,19:3406-3420。

[5]Che J, Jian-sheng Hu, Wei-wei Zhou, W. , J. ,Ming-yong Chen, Ding-qi Rao, Pi-Peng Li, Ya-Ping Zhang.(2009). of the Asian spiny frog tribe Paini ( ) sensu [J]. and , (50) 59-73.

[6]王方,叶思达,汤永晶,王智红,黄元,吕婷,陈明勇*.云南哀牢山南段原鸡与白鹇活动节律及种间关系[J].野生动物学报,2020,41(3):641-647.

[7]梁良,李正玲,范怀华,吕婷,戴蓉,陈明勇*.昆明翠湖越冬红嘴鸥日间行为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J].四川动物. 51.1193.Q.. 1023.002. html

[8]姚冲学,王智红,梁良,吕婷,黄元,陈明勇*.云南玉龙雪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的观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0,36(6):726-730.

[9]汤永晶,王志胜,蒋桂莲,郑璇,黄元,李正玲*,陈明勇*.云南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J].林业建设,2019,210(6):97-102.

[10]吕婷,郑璇,朱高凡,汤永晶,蒋桂莲,李正玲*,陈明勇*.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分析[J].林业建设,2019,210(6):91-96.

[11]朱高凡,郑璇,吕婷,蒋桂莲,汤永晶,李正玲*,陈明勇*.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J].林业建设,2019,210(6):85-90.

[12]王智红,张恒振,赵文蓝,郑璇,岩温扁,李正玲*,陈明勇*.西双版纳勐海-普洱澜沧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J].林业建设,2019,210(6):79-84.

[13]蒋桂莲,朱高凡,汤永晶,郑璇,吕婷,黄元,李正玲*,陈明勇*.云南江城-思茅-景洪交界亚洲象种群数量及结构分析[J].林业建设,2019,210(6):74-78.

[14]黄元,谭德安,白梁芳,汤永晶,吕婷,蒋桂莲,张培松,李正玲*,陈明勇*.思茅至江城拟建高速公路沿线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分析[J].林业建设,2019,210(6):67-73.

[15]姚冲学,王方,王智红,吕婷,刘宇,肖剑,陈明勇*.密度对大蹼铃蟾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初探[J].四川动物,2019, 38(5):544-548.

[16]姚冲学,吕婷,王方,黄元,肖剑,陈明勇*.大蹼铃蟾的两性异形[J].四川动物,2019,38(2):194-199.

[17]姚冲学,和荣华,黄元,吕婷,王智红,梁良,肖剑,陈明勇*.红瘰疣螈玉龙雪山种群的两性异形[J].四川动物, 2019, 38(6): 666-671.

[18]姚冲学,王智红,王方,刘宇,陈明勇*.双团棘胸蛙的两性异形[J].野生动物学报,2020,41(1):189-194.

[19]梁良,姜志诚,王方,王紫江,陈明勇*.中国红嘴鸥研究进展[J].野生动物学报,2019,40(2):484-490.

[20]刘宇,缪华,蒋桂莲,姚冲学,王智红,王方,姜志诚,张志中,刘德军,陈明勇*.云南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四种哺乳动物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模式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9,40(4):832-839.

[21]姜志诚,梁良,杨福花,吕婷,陈明勇*.昆明翠湖公园越冬红嘴鸥觅食生境选择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9,44(3):41-46.

[22]姜志诚,梁良,陈明勇*.昆明翠湖越冬红嘴鸥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J].林业调查规划,2019,44(4):29-35,41.

[23]姜志诚,李正玲,保明伟,陈明勇*.中国亚洲象取食植物种类统计与分析[J].兽类学报2019,39(5):514-530.

[24]王方,郑璇,马杰,王智红,刘宇,姚冲学,李正玲,陈明勇*.无人机技术在中国野生亚洲象调查研究及监测中的应用[J].林业建设,2019(6):38-44.

[25]王方,陈四瑜,保明伟,李正玲,陈明勇*.圈养野生幼象行为节律与体温变化关系研究[J].林业建设,2019(6):49-54.

[26]王方,姚冲学,张志中,刘宇,陈明勇*.云南哀牢山凤头鹰繁殖记录[J].动物学杂志,2018,53(5):31+99.

[27]王方,姚冲学,刘宇,张宏雨,陈明勇*.基于红外触发相机技术的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调查[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6):10-14+111.

[28]王方,蒋桂莲,张志中,汤永晶,姚冲学,张宏雨,刘德军,陈明勇*.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伴生鸟兽多样性及关联性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8,39(4):812-819.

[29]段文荣,李正玲,陈明勇*.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植被类型鸟类季节变化[J].林业调查规划,2016,41(2):96-99,104.

[30]苏姗珊,陈明勇*,和丽秋,彭贵鸿.拉市海湿地周边居民对湿地恢复的认知与态度调查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5):40-44.

[31]廖峻涛,陈明勇,黄庭发,李智宏.云南丽江拉市海发现中杓鹬[J].动物学杂志,2012,(6):124.

[32]陈明勇,彭剑林,李灿鹏*.(2010).双团棘胸蛙(Paa )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1):114-117.

[33]陈明勇,胡建生*.(2009).刘氏棘蛙的分类修订[J].四川动物, 28(5):696-699.

[34]陈明勇,叶辉*.(2009).云南省双团棘胸蛙的地理分布[J].动物学研究,30(6): 662-670.

九、主编、参编出版学术专著

[1]陈明勇,汤永晶,李正玲,李永祥,王志胜,王智红.中国南滚河流域亚洲象保护的民间知识与文化传统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20.

[2]罗爱东,陈明勇,董永华.西双版纳鸟类多样性(上、下册)[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

[3]廖峻涛,陈自明,陈明勇.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陈明勇,洪国政,李正玲,董永华,杨云中.中国人象冲突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5]陈明勇,朱华.主编.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6]陈明勇,李正玲,王爱梅,刘正勤.西双版纳蝶类多样性[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2012.

[7]廖峻涛,陈自明,陈明勇.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陈明勇.双团棘胸蛙亲缘地理学研究[M].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1.

[9]陈明勇,李正玲,郭贤明,杨正斌,董永华.中国亚洲象保护廊道研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10]陈明勇,刘德军,李正玲,董永华,邱开培,饶冬梅.中国野象[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11]陈明勇,吴兆录,董永华,刘德军,陈燕萍,杨士剑.中国亚洲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2]陈明勇.昆虫.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编: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

[13]陈明勇,寇治通.两栖爬行类.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编: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

[14]陈明勇,邹兴淮,邓敏,罗爱东.中国蝴蝶养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