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有一半新生,不是通过高考进去的?底层孩子怎么改命?

admin 2024-01-19 262次阅读

2023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标志着全新的学习生活即将展开。然而,近期微博上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焦点不再是对新学校和宿舍的期待,而是来自一部分即将高三的学生的焦虑情绪。

在上海交通大学,竟然有一半的新生并非通过高考录取的。这一现象引发了准备高三的学生们的疑虑,他们纷纷感到迷茫和不安。高考的公平性也受到了网友的质疑,底层学生们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结果,这个结果在网络上引发了很多争议。2023年,上海交大共录取了4284名新生,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只有2277名学生是通过正常的高考录取的。除了熟悉的艺术生外,还有其他渠道,如三位一体综合测评、强基计划、高水平运动员和高水平艺术团等,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渠道直接进入上海交大。

这些新颖的渠道让许多人感到眼花缭乱,有些考生甚至对这些新增的入学途径一无所知。然而,这些看似多样的渠道都被称为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在我们印象中一直与学业优异的学生相联系。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自主招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仅限于应试考试,艺术方面的考试也包括在内。

尽管这些招生渠道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给予学生更多通往名校的机会。然而,这是否会挤占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的入学名额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关部门早已做出了回应,他们表示自主招生计划与普通高考计划并不冲突。现在的自主招生计划是高校提前预留的名额,不会影响到当年普通高考计划的录取人数。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底层孩子来说,他们应该怎么办?

的确,很多乡镇学生的学习条件受到限制,他们从小就面临与城市学生巨大的教育资源差异。在许多偏远的乡镇,学生要完成学业已经很不容易,而且有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学费,这些孩子只能依赖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来继续接受教育。对于他们来说,音乐、舞蹈、体育等艺术特长几乎是遥不可及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乡镇孩子就没有机会。首先,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政策只是冰山一角,在许多985、211高校中,都有专门针对贫困学生的自主招生计划,例如“校长计划”和“圆梦计划”。这些计划完全独立于城市学生,专门为农村贫困学生设立。

其次,上海交通大学提到的艺术体育生自主招生计划,入选条件和录取标准都非常高,远非人人可及。这些学生必须在保持学业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继续深入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甚至不惜付出牺牲个人娱乐和休息时间的代价。

毫不夸张地说,在通往大学的道路上,没有一条是容易的。

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高考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许多学生为了实现美好的未来,不惜付出数年的辛勤努力。有人认为不应过分宣扬自主招生,以免伤害到底层孩子的感情。

但我们必须明白,现代教育已经不再只是培养“书呆子”的教育。只有优秀的成绩还不足以称之为全面发展。我国不断拓宽招生渠道,鼓励更多有才华、有特长、有能力的孩子不断进取,实现更高的目标。

从近年的招生结果来看,我国的自主招生政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寻找新的机会和可能性,这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变革。此外,许多地方学校也为来自基层的学生设立了兴趣特长班和助学贷款等多种途径,以提供更多机会。

尽管

尽管自主招生政策在一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例如过去人大发布的自主招生计划,面向的是“三代无大学生”的贫困家庭孩子,但公众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仅仅有贫困生,还有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也符合这一条件。

这种质疑促使自主招生政策得到改善,社会公众的监督也推动了各所学校招生计划的不断完善。因此,让我们期待未来各高校更加完备的招生计划,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机会,考入他们理想的学校。同时,希望这些自主招生计划能够激发更多孩子的潜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变革。自主招生政策的出现为更多学生提供了进入名校的机会,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仅追求高分数,还要追求全面发展。希望在未来,每一个有潜力的孩子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途径,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将有助于我们建设更加多元化和富有活力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