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admin 2024-01-10 327次阅读

郭文革,引领式网络课程:理念及设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13-17

陈晔,杨皎,郭文革,中学教师怎么选择网上教学资源——基础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之实证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期,94-99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3期,137-157

郭文革,“网络教室”是教学的“核心细胞”,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0年(2)期,31页

Wenge Guo,Wen Yan, Hou, The of "" in An , and [C].,2010,249-258

温岩、郭文革、侯建军,“引领”在网上异步教学中的效果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0-02,32-35

郭文革,守正出新,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6期,10-11页

郭文革,从古登堡到互联网,2009年主持第八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资源建设专题讨论,主持人发言记录,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9年24期,34

郭文革,网络教育政策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专家访谈,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9年第10期,57-61

许国雄,王爱华,贾积有,郭文革,文东茅,基于WEB 的北京市高等教育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8期,85-88

郭文革,认知推动的政策变迁——1998-2007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政策变迁的反思,北京电大学报,2009年2期,5-9

郭文革,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培训课程(初级)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24-28

郭文革,网络学习“入侵”课堂……[J].中国远程教育,2009(6). 36-37

郭文革,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9-63

Wenge Guo,From an to a “” —— and of [A]. and [C].,2009:365-377.

[美]Bill Pelz,郭文革 陈维超译.我的网上教学三原则[J].开放教育研究,2007(6):30-38.

Cai,Wenge Guo. of to the of [J].E-,UK ,2006 3(3)?:353-360

李皓,郭文革,网上适应性学习资源的重复利用——介绍一个可以描述适应性学习资源的扩展元数据规范,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8期,82-85

郭文革,美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1期,47-50

郭文革,希建华,本土化: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3期,13-16

郭文革,引进教材和本土教材的对比研究[J],高等教育论坛,2002年2期,31-34 缪蓉,郭文革,《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9期,40-41

郭文革,围绕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培训中的教学设计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2期,25-27

郭文革,研究生教学中“网络+面授”教学模式探讨[A].中国电化教育,2001(11)新世纪全国网络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31-33.

郭文革,英国国家审计署审计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要求指南,中国内部审计,1999年8期

译著:

[美]等著,郭文革译. 教学技术与媒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澳]丹尼斯·克伯蒂克编著,侯建军译,郭文革审校.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2

专题报告(部分带有网上视频):

2013年,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论坛

2012年10月,四川绵阳,第十二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主题报告:21世纪终身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2012年9-11月,应邀赴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座: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论坛,虚拟教育组织,

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论坛,引领式网络课程设计,

2012年,21世纪教师职业面临的挑战,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2012年5月

2012年3月22日,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国际研讨会”,主题报告: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培训

2011年,教育部职成司举办的“职业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研讨会,专家报告: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2011年,江西科技示范大学,讲座:技术影响下的人类学习方式变革、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2011年全国“科技与课改”研讨会,郑州,技术影响下的教育发展,

2010年超星,技术影响下的教育发展,

2009年新浪高端访谈:(1)北大教授郭文革:美国大学如何做网络教育(图),;(2)新浪高端访谈:北大郭

文革:60后和90后的不同学习方式(图),

研究报告:3份

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课题:

2012年,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虚拟教学管理团队的领导力研究()

2012年,承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数字化科普基地建设研究(-2)”

2012年,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视频公开课调查分析研究

2011年,教育部教师司委托项目,教师继续教育

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校长继续教育培训研究

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研究

2009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超市”整体创意研究,中国教育电视台

2009年,中美青年科技人员合作研究计划项目评估报告,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2009年,北京大学网络学院引领式教学模式研究

2008年,北京市人文社科出版资助;

2008年,基于校讯通平台,开展教育增值服务,北京炎炎互动公司

2006年,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模式,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

2006年,教育部师范司委托“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初级)网络培训课程”,负责课程的模式的设计,协调课程内容、平台和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与开发。2006

2005年,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项目评估报告,科技部中国科技交流中心

2005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政策变迁分析()

网络教学系统中的用户模型和知识表示方法研究,台湾中流与喜玛拉雅基金会研究资助, 2002年10月-2004年3月

中国高校信息化现状调研项目(2002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2年

教育部科技司,《远程教育标准化研究制定与标准化网站建设》子课题“协作学习、教学管理、自适应学习”标准研究,负责其中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跟踪研究。

思科公司委托课题,Cisco网络学院白皮书,2002年3月-7月

《教育媒体技术》网络课程,北京大学教务部教材办,2002年6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课程开发,中国青少年基金会,2000年9月至2000年3月

获奖情况:

学术奖励:

2013年,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奖第一名;

2012年,荣获北京大学2011-2012年度优秀班主任三等奖。

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2010年,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第五期培训班“优秀教师志愿者”;

2009年,“2009国际远程开放教育论坛”中文辩论沙龙最佳辩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远程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

2009年,博士论文“认知推动的政策变迁——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政策分析”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08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第三期培训班“优秀教师志愿者”。

2008年,研究生《教育技术学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荣获安泰教学奖;

2001年,北京大学多媒体教学大赛优秀奖;

2001年,论文《围绕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被中国电教协会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评为二等奖。

2001年,研究生教学中的“网络+面授”教学模式研讨,获得教育部“新世纪网络教育”论文一等奖;

学术交流经历:

2003.8-2004.7,纽约州立大学分校访问学者。

2003.3-2003.4,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家工作组专家;

教育部教师司“国培计划”网络培训专家。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基础教育电子教材开放机制与试验研究项目”指导专家。

北京市数字化校园实验学校建设评审及指导专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合作举办的“网络教育从业人员培训”特邀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