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深度解析——就业方向志愿填报指南

admin 2024-01-01 250次阅读

志愿指南

建筑学高校报考

目前全国本科阶段开设建筑学专业的院校有290多所。学生可选择的跨度空间较大。

首选当然是实力强劲的名牌高校。说起国内知名的建筑院校,不得不提建筑“老八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工学院(现为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现并入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他们地处东西南北中,建筑学历史悠久,专业实力突出,且各有特色。可以说是我国建筑学学科最好的八所高校,属于建筑专业的第一集团军。

除了上述的建筑“老八校”外,如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些高校也具有不俗实力。

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建筑学专业参评高校共计54所,其中获得“C-”以上评级的共有37所高校,“A-”以上评级的有5所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位置,选择和自己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建筑学”专业上榜高校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专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些具备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比较适合学习建筑专业。

因为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绘图能力,一些院校的建筑学等专业要求考生加试徒手画,虽然不计入总成绩,却是录取的重要依据。如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中规定:建筑类专业要求考生应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要求报考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考生须有美术基础,进校后学院将组织美术基础水平测试。

当然也不是所有招收建筑专业的高校都要求加试美术,如北京建筑大学等一些高校就在章程中写明,所有专业不设美术加试。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查阅各校当年章程,合理选择学校,恰当填报专业。另外,还有很多院校建筑学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考生在报考时也要注意。

代表院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建筑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成就卓越、声誉斐然。清华建筑系由梁思成先生1946年创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建筑院系之一。从梁思成先生参与主持“中国营造学社”,以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卓越成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到吴良铺院士开创“人居科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早期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菊儿胡同,再到两获阿卡汗奖的清华人,经过几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广大毕业生的艰苦奋斗,清华建筑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奠定了清华建筑在国内建筑学科领域的领军地位,在国际建筑学科领域赢得了较高声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现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本科专业(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清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均获得A+评级)。在招生时,按照建筑大类统一招生,大一期间学习建筑学核心课程,大二细分专业,分流在具体专业领域内学习。

该院共有两种学制:四年制和五年制,都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不同学制授予不同学位,四年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五年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五年制是要求在修读完四年制课程的基础上,完成其他指定的学分。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1954年成立天津大学建筑系。1997年6月,天津大学进行学院制改革,在原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现下辖建筑学系、城乡规划系、风景园林系、环境艺术系,及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和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70余名,其中建筑学专业90余名。天津大学建筑学系旨在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及群体建筑规划与设计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建筑师。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技艺和创造力方面,要求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得A-评级,位列全国前五。

■主修课程:天大建筑系侧重于建筑和建筑群以及室内外环境设计,开设有建筑设计、设计原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力学结构、建筑设备等主要课程。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建筑设计院、建筑科学研究院或高校的建筑学专业从事建筑设计、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还可从事城市建筑管理方面的工作或进入房地产行业。天大建筑学专业读研比例为50%左右,近年读研学生数呈逐年增加趋势。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校,具有近8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1933年更名为北平市市立高级职业学校,1936年增设土木工程科,后历经北京市市立工业学校、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北京建筑大学参评的建筑学排名全国第9;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建筑大学参评的建筑学获得B评级。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有建筑学(实验班)、建筑学(城市与设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八个专业。其中,建筑学(实验班)、建筑学(城市与设计)、建筑学均为5年制,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就业去向』

■ 建筑学(实验班)

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参与导师的研究工作。课程教学以研究式为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强化核心课程建设,选择合适载体,将传统文化和创新实践内容融入其中。聘请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参与教学环节,采用高度国际化的授课模式,如实题实地教学、实体搭建、国外游学、国际联合课程设计等。采用全新的考核方式,建立末位淘汰制。

建立“立足传统、面向世界、素质全面、特长突出、实践过硬”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为主干,兼修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设计、城乡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内容。以国内外优秀设计师资源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培养毕业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具备突出专业特长、能在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进行创造性设计、深度研发,以及从事高级创造性活动的行业引领型卓越建筑学人才。

■ 建筑学(城市设计方向)

强调“优秀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融入建筑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理念,以“中国优秀文化与建筑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设置人文类系列课程,专业类的理论系列与技术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们具备“文化传承自觉意识”和“技术创新主动精神”。围绕“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办学方向,以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卓越建筑学专业毕业生。

建立“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实践”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以建筑学学科为主干,以城市设计系列课程为核心,兼修建筑历史与理论、城乡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艺术学、心理学等课程。

毕业生主要成为在城乡建设系统中从事城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公共空间、城市生态修复,绿色节能技术和虚拟伤真技术等方向的设计、科研、开发、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 建筑学

以“中国优秀文化与建筑技术复合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成为城乡建设系统中从事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绿色节能技术和虚拟伤真数字化技术等方向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专业培养注重强调“原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实践”,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为主干,兼修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艺术学、文学、美学等内容。

理论与设计环节有建筑学概论、建筑心理学、建筑制图、设计初步,美术,数字化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环境、建筑设备系统、建筑师业务基础,绿色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等系列课程;多层面的专业实践环节有数字化设计实验、影像实验,色彩管理实验、工程材料实验等实验类课程,和建筑设计实习、美术实习、建筑力学实习、模型与工艺、建筑构造实习、建筑师业务实习、厅堂音质设计实习,设计创新科技活动等系列实习类课程。

毕业生主要分配在城乡建设系统,从事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绿色节能技术和虚拟伤真数字化技术等方向的设计、科研、开发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