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老八校建筑学长世界名校大满贯
近期我们邀请到了具有代表性包括转专业且offer拿到手软的学长学姐,来分享他/她们在申请过程中的经验、心情以及最真诚的建议。
2022年申请成功案例︱梦圆世界名校 开启全新求学旅程
︱学员介绍︱
K.Y.
老八校建筑学本科
央企建筑设计院工作一年
录取院校Offer
伦敦大学学院UCL:
英国爱丁堡大学:MSc and Urban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of (RIBA Part2)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 and Reuse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of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MSc of
︱Part1 申请历程︱
读本科的时候有留学读研的想法,机缘巧合实习后通过了设计院校招考试,就先在国企建筑设计院工作了一年。刚进部门的时候就感觉年龄断层很明显,领导也给我这个新人锻炼机会,一年当中参与了所里不同项目小组的工作,大型公建初设到施工图、部队保密项目、酒店改造,还参加了院里的BIM培训。在此期间切身体会到了行业内卷程度,与海外留学工作的同学老师交流后也感觉国外建筑设计工作节奏与薪酬待遇各方更理想。
虽然一年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还是决定裸辞留学,继续提升学历,并在海外寻找机会。另外有一年的工作经历申请硕士也很有优势,比如我比较心仪的曼大建筑学Part2,有职业工作经历就是加分项。我在10月底离职,着手准备留学作品集的四个项目。时间很紧,和老师沟通制定了计划,先用一个月新作了一个项目,再用一个半月修改(课题和概念没变,其实具体方案也重做了)以前的学校课程设计和工作项目,赶在一月底完成并递交申请。
︱Part2 作品介绍︱
校园影剧院是我其中一个方案,整个建筑坐落在落差约10米的坡地上,场地南北两两侧分别有两栋历史建筑。
图:作品集项目 歌剧魅影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强调南北中轴线空间的通透性,在功能分区布置中退让出中轴线,形成向心围合广场,建筑形体依附地势而建,结合高差设计了室外公共坐台和围合的露天活动场地,合理规划布置剧场观演流线和舞台装卸货、后勤运输流线,同时围绕大小剧院两个提亮外部分别设计了多条蜿蜒而上的路径,延续了整个场地的原有地貌并激发出新的室外活动潜能。
第二个项目选址在南方老街城中村内,原本是学校的一个城市设计项目,前期调研的资料和分析很充分,包括一些调研的问题点和设计想法。和老师沟通后决定旧题新做,通过设计回应和解决场地调研发现的诸多问题。当时在学校做设计的时候因为疫情没法线下调研,为了搜集信息想了各种方法,甚至去大众点评查找当地店铺的评价,很考验搜集资料的能力。
图:作品集项目 可持续循环经济设计
一开始并没有确定要做什么特定功能或形式的建筑,先从场地现状和问题切入。场地内的建筑密度大,建筑间距小,空间拥挤,破房危房居多,采光通风差;民众过分追求个人资本效益,快速获取商业资本利润,却忽视了面向在地居民的社区服务型产业的发展,如此造成的结果是产业脱离了对在地居民的民生需求关怀,成为追逐旅游商业资本利润的工具;公共活动空间缺乏,无法满足当地人群看戏、喝茶等活动需求,当地人甚至自发地在马路上摆放桌椅,造成抢占其他空间的情况。这些便是后续设计中回应的要点。通过卫星图和实景照片观察,整个片区非常混乱无序,内部道路很多未联通,存在一些断头路,好像一个脱离传统秩序的“法外之地”,在这里所有建筑、构件和设计元素按照自己的方式“野蛮生长”。项目的设计和介入希望不破坏这种自下而上的新陈代新方式,切合场地本身的气质同时弥补其缺少的基础设施和作为社区服务居民的公共职能。同时希望整个建筑是可拆卸、回收利用、根据需要不断改造的。
图:作品集项目 可持续循环经济设计
于是在项目里尝试使用了钢管搭接,波纹金属板、塑料板、木板、塑料膜、钢丝绳等可回收材料代替了传统的钢筋混凝体梁柱及砖石、填充墙等材料。建筑首层架空,形成檐下遮阴退灰空间,结合当地建筑骑楼的悬挑形式布置前街后店的餐饮商铺。内部一跨是商家店铺,外侧一跨是半开敞的用餐休息空间。建筑二层布置向心公共活动空间。连接西、北两个方向两栋老建筑的坡道上设计公共坐台。既是连接不同高度的楼梯又是向心舞台的观众席。中间的向心剧场是视线的中点,可以从两边老建筑的平台上直视。向心舞台的上方是轻钢结构桁架,用以支撑大跨度的悬挑空间。桁架自身结构暴露,也具有观赏性。围绕中心舞台向四周悬挑出高低错落的观景平台。平台上放置座椅作为休憩场所,可以向外观景或者看向中心舞台。建筑顶层作为自由组合的空间,将来可以在其基础上改造和扩建。可根据需要在柱网上自由划分墙体布置平面。围合的墙体和开敞的折叠门形成多个封闭和开敞的空间,可作为餐厅和茶室。当地气候炎热,上方的挑檐能够有效遮阳避暑。
图:作品集项目 可持续循环经济设计
设计从场地特点出发,延续原有城中村历史建筑风貌,设计了一栋开敞式社区多功能休闲服务中心,可以根据功能需要自由组合建筑内部空间,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装配式结构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第三个项目是面粉厂筒仓改造,将位于江边的废弃面粉厂改造为酒店。改造遵循当地政府有关文物保护规定的要求,保留筒仓建筑的外观风貌和整体结构,通过对仓筒内部空间的改造设计,延续旧建筑生命和场所的历史,最大限度发挥了历史建筑的自身价值。筒仓的圆柱形通高空间很适合批量、单元式的拆分和改造。在经历了一轮头脑风暴后列举了不同的圆形平面布置方式,4米半径的圆形空间内布置垂直交通核、螺旋楼梯。首层落柱的空间布置临时展厅,二到四层为原圆形客房区,公共休息区设计配置贴合墙体的弧形木质书架及家具。整个建筑外部造型变化不大,重点放在内部空间的拆分和重塑。
︱Part4 心得体会︱
时间紧迫的时候成果不求面面俱到,不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浪费时间,我们的模型和最终成果也可以选择性地展示“一部分”,把最终出图那个视角的模型建好,其他部位相对省略,因为我自己有点强迫症和细节控,为了把控时间强迫自己克服这些毛病。刚开始做作品集的时候还在担心自己不擅长那些天马行空的设计理念和炫酷的图面表达,短时间内急于速成,但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比较基础的设计手法和软件技能也取得了很好地成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风格,最好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图: ;项目案例结构能源计算
比如我在工作中学到很多细部构造、施工图节点大样的做法,在作品集中就尽可能深化图纸并展示一些实际建造的大样图。另外作品集的几个项目最好是不同类型,从小体量的构筑物到大尺度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都涵盖,展示出自己多样的设计能力。我没有赶上英澳院校的第一批申请,而是在第二批一开始递交的作品集,个别院校至今没回复,所以还是要尽早递交,赶第一批申请先到先得。最后祝愿大家都可以取得自己心仪的offer!